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农夫、智者袁隆平

已有 2964 次阅读 2012-1-31 15:14 |个人分类:栏目:封面图片说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记录, 杂交水稻, 工程技术, 袁隆平院士, 隆回县

      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农民。民以食为天,为解决吃饭问题,科学家们不知在培育粮食优良品种上花费了多少心血。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半个世纪奋斗,2011年9月中国杂交水稻在湖南隆回县超级稻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标志着中国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记录。官方曾这样评价袁隆平: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袁隆平是一介农夫,他也是一位科学家,他的杂交水稻已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喜讯传出,我们赶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采访了袁隆平院士。当我们问起杂交水稻亩产从1999年突破700公斤,2004年突破800公斤,此次突破亩产900公斤是如何实现的?袁隆平回答:概括起来呢,就是“三良”:良法、良田和良种。其中,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良种是高产的核心。这次的试验田选在了湖南的隆回县,总面积是108亩,一共18块,产量最低的一块平均亩产量901.2公斤,最高的是962公斤,平均亩产量是926.6公斤。这次在品种上主要是利用了两方面的新技术,一个是亚种间杂交,亲缘关系远,杂交优势明显;第二个是利用了分子生物技术,把野生稻中的增产基因Q72转移到有名的恢复系扬稻6号(9311)中,才实现了高产量。对于下一步实现亩产1000公斤,袁隆平院士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把常规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起来,另一个途径是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概括起来就是这样几句话:优良的株型,强大的亚种间杂种优势、高光效的C4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总结几十年的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经验,提出以三系法为主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杂交水稻研究发展战略,使杂交水稻育种向着程序从繁至简方向发展,杂交优势从品种间、亚种间往远源杂种优势利用方向推进。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都有一次高潮出现,都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水平。
      袁隆平院士算过一笔账:如果全球1.1亿公顷的水稻田,能有50%种上杂交水稻,保守估计,每公顷仅增产2吨粮食,那么全球每年将增产1.1亿吨粮食,按人均每年消费300公斤粮食算,意味着可以多养活3.6亿人。他说,实际上每公顷增产可能不止2吨,面对世界粮食短缺,中国杂交水稻可以更大步伐走出去,在更大程度上造福人类。
      (图片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李娜撰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33024.html

上一篇: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下一篇:打造科学研究的未来之基

1 吕洪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