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当我们谈论环保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已有 2914 次阅读 2012-5-4 09:30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纵横捭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环保, 日常生活, 了解对方, 喝白开水

文/陈 沐      一个词太过流行,就会产生多样的解读、多重语意。在不同人那里,它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怯于和不熟悉的人谈论这样的词语。因为境遇、性格上的差异,会积累为语言系统里坚硬厚重的壁垒。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不断经历“表达-冲突-了解对方语意”的过程。年龄越大,交流中的疲惫就越容易超过喜悦。
      只是我没有想到,“环保”也已成为这样的一个词。
      一次临睡前,我与同宿舍的女孩聊到环保。因为当天下午去北大听了一场讲座,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吴蓓。她曾经在大学教了13年的物理,后来投身于环保,举行了很多场亲子环保讲座。她温柔地说,自己虽然尚未皈依到任何宗教,但是她很欣赏甘地,信奉“人应当自我约束”。她说虽然自己还不能做到像圣人一般无欲无求,但是这些年来,已经养成了“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任何细节”的习惯,比如,她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喝过饮料(包括瓶装矿泉水)、没有吃过冰淇淋,只喝白开水;如果只上六、七层楼,就尽量不使用电梯;如果不累、不赶时间,出地铁时也尽量不使用手扶电梯。她觉着这样非常好,八年来只得过两次感冒,没有生过其他病。
      舍友说,“生活优越的人,确实会有投身公益的条件。”然后舍友又问:“她多大年纪,看起来年轻吗?”“年龄应该也不小吧,不过看起来还年轻。”舍友于是说:“那就对了,她保养得这么好,肯定经济条件不错。”一时无语。我其实没有近距离观察她的皮肤和脸庞,我所说的“年轻”,是指她的神情和语调,都很有少女的感觉。我相信那是她时常关照内心、节制欲念而滋养出的安宁、明澈心境的外在表现,是一种返璞归真后的的大清新。而舍友所说的“保养得不错”,我当然清楚是什么意思:使用高级护肤品、营养合理全面、衣食无忧。其实我很想反驳,因为我不相信一个连喝“瓶装矿泉水”都会有负罪感的女人、一个反省自己“明明吃饱了,却因为口味的精美而放纵自己继续吃”的女人,会使用昂贵的护肤品。但是我选择了沉默。我想我和舍友肯定有某种根本性的分歧,并不能靠一两句话可以说服彼此。
      其实,我的舍友,也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她甚至就是因为看不惯很多丑恶与阴暗,才选择来读博,而且她自己的生活也还算俭朴。然而,这样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好人”为什么会在环保的问题上与我有这么大的分歧?并不光是这一次。我们前几天谈到追求幸福,我说:“有时候,追求幸福是为了别人的眼光。比如我自己,可能永远都不需要一辆私家车,但是我爸爸喜欢车,如果我能够给他买一辆车,他大概会很高兴,而且觉得在亲戚朋友中很有面子。就为了他的快乐和面子,我将来或许会买一辆我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结果她立刻反驳:“你错了,将来车肯定是必需品。就像以前觉得手机是不必要的,但是现在人手一部。而且等你有了车之后,你的幸福感肯定会提升的。”那次她说完后,我也沉默了。我对于车的不喜欢,大概是因为我喜欢的几个作家都对车很反感。如王军的《采访本上的城市》、《城记》,反思了现代城市完全是为汽车而不是为人而修。还有韩少功,他连高楼外墙上的空调也看着不爽,在很多篇文章里把它们比作瘤子。我并不是刻意地要挑出一些不喜欢汽车的作家,而是我喜欢他们的文字,然后碰巧发现他们都不喜欢汽车。
      我与舍友在环保问题上的分歧,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主流社会的认同度、融入度不同。我承认,舍友的想法,其实是蛮有代表性的。比如,环保等公益事业,是生活优越、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地位的人从事的事情——我从内心里当然是很不屑于这种说法,但是我亲身感受过,一个穷人想做环保,有时候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情。
      比如,我曾经尝试当了半年的素食主义者,为健康,也为环保。本来我以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不知怎么就在亲戚中掀起狂澜。表妹说:“反正北京的房子,你们也买不起,平时这样节俭又是何必呢?”还有亲戚说:“怎么过得这么苦呢?太造孽了。”他们的逻辑就是:你吃素必定是因为穷、要省钱。
      我也喜欢反复利用水。比如洗完脸、洗完衣服的水留着冲厕所、拖地。但是,也仍有人质疑,“水费很贵吗?”或者戏谑地说“你可真会过。”再如对待汽车的态度,虽然空气越来越糟糕,但是人们对小车还是越来越依恋。虽然很多男人讽刺那些“没车没房就不愿意结婚的姑娘”,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讨厌汽车。还有很多女人感叹城市中污浊的空气、无处不在的汽车尾气,但是如果她的老公或者男友每天开车接送她上下班,她不会埋怨他又排放了那么多尾气吧!
      商业社会中既定的、强大的话语逻辑,会轻易席卷一切与利益无关的主题,或者,能够为所有主题都戴上利益的帽子。对于能够理解你的那一部分人,你什么都不说明,就按照你本来的样子去生活,他们也能够理解。而对于不能理解你的那一部分人,就算你写了一篇长长的文字,也依然无法自证——我解释,或者不解释,误解总在那里,不增不减。
      环保这个词,早已经随处可见。我仅仅只谈论了一种误读的可能,就已经悲伤逆流成河了。环保的真义,是否已在当今泛滥的话语洪流中被冲刷到一处毫不引人注目的角落?
(源自科学网博客2012-3-26)
(责任编辑   王芷)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66793.html

上一篇:霉菌等微生物对电子材料的威胁
下一篇:2012-11·读者之声·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