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liu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241]Hyq18936853798   2018-3-23 07:01
刘教授你好,很荣幸在博客园我们能成为好友。现代科技加速了科学思维火花的碰撞,我已年逾杖朝,进入加速夕阳西下时空。你敢于天下先的探索创新思维,加上你深厚的知识背景,我国元代数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朱世杰的科学思维模式,你能否关注一下?也许在您的科研和教学之路上能够古为今用中为洋用。我是从生物学回归到数理科学中尋找答案的老年改行的愛思考不盲从的人,被逼无奈找到了朱世杰的世界之杰的数学模型。数、形、质、时、空、速、温、压、态的结构、标准、计量方面的研究归纳,研究需要多方人士的共同关注才能有所建树!
[240]魏焱明   2017-12-29 03:45
特邀嘉宾观摩:盐差扯淡新能源没戏?峰回路转Z曙光乍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091819.html
[239]朱林   2017-8-30 16:54
刘老师您好,我的研究论文涉及到物质波的机制问题,望您关注一下。详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228-1039597.html
[238]biofans   2017-8-5 12:48
》》[2]刘全慧  2017-8-5 08:24
我对自己特别没有自信,面相上有无表现?谢先!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5%85%A8%E6%85%A7/3278620?fr=aladdin
博主回复(2017-8-5 10:00):你的面相不像小聪明,可以做出不俗的成绩。但若要紧随牛爱,不要穿戴的那么整齐,衣服可以稍微皱巴巴一点儿。
~~~~~~~~~~~~~~~~~~~~~~
刘大教授,该更新了。
论文、专著信息都是四五年以前的数据了。

本来我要发给评论,结果点击“评论”后,网页进不去了。
显示如下:
出问题了,你要查看的信息不存在或者已经被删除
[237]魏焱明   2017-7-25 09:25
欢迎鉴赏我同学的几幅“墨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067966.html
[236]魏焱明   2017-7-21 09:35
首次谈天论地,欢迎刘教授点拨!
引力子射线的释放与吸收导致了宇宙膨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067384.html
[235]sciencewatch   2017-6-25 19:43
更为确切地说,f=(En-Em)/h 是 Bohr 把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用于解决原子光谱问题而提出的能态跃迁的频率匹配条件,是被量子力学采纳了的,应该说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吗?
[234]sciencewatch   2017-6-25 07:41
刘教授,请教一个简单的量子力学问题。

如果把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和薛定谔方程看成独立的公理,那么以薛定谔方程为基础的量子力学是使用了(而不是包含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例如,根据曾谨言《量子力学I》方程(6.4.24)),氢原子从高能级En跃迁到低能级Em时发射一个频率为 f=(En-Em)/h 的光子,其中f=(En-Em)/h就是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

如果俺的理解是合理的,那就不理解为什么有的科学家认为“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是过时了呢?例如几年前,俺写了篇稿件,基于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提出一些概念,两个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EPJC) 杂志的评审人分别批评说:

“Einstein light-quantum hypothesis” can hardly be considered now as a serious scientific argument in favor of suggested concepts.

I think the time for phrases like “Einstein light-quantum hypothesis” look a bit archaic and are at least hundred years out of date.

EPJC杂志把俺的稿件退了。俺当然也不敢吭气,因为觉得自己对近代量子理论是个外行。

从现代的观点看,您觉得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和量子理论之间有什么矛盾吗?谢谢。
[233]魏焱明   2017-6-23 19:33
顺借宝地吼一嗓子:号外,我找到了常温超导世界难题的替代解!
常温超导体还在绞尽脑汁搞?替代捷径可无关温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062448.html
[232]魏焱明   2017-6-5 22:13
欢迎物理教授刘老师关注我的创新发明:
可用于直升机的蹬伞式或百叶窗板式推进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058615.html
[231]魏焱明   2017-5-2 20:22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单光子不能折射只能直来直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39914-1052060.html
[230]白图格吉扎布   2017-4-30 13:01
Vector Algebra, and System Monitor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1051812.html
请批评,请指正。
[229]aylifnsy   2017-1-16 13:56
谢谢全慧兄提供文献线索。祝新年快乐!
我的回复(2017-1-17 08:29):新年快乐!
[228]sunyueping   2017-1-11 22:34
谢谢刘教授,我对量子物理学很感兴趣,但仅限于理解其中的原理,看到公式就头痛。
我的回复(2017-1-17 08:30):物理还是要定量的,而没有公式就无法定量。
[227]sunyueping   2017-1-11 20:47
刘教授:我看了你有关一维无限深度势阱的论述,有一个问题,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维有限深度势阱”呢?例如:酶蛋白与底物分子的结合,按照米氏方程,这一结合是可逆的,但根据诱导契合学说,似乎这种结合存在着“有限深度的”势阱,可以这样理解吗?如果可以这样理解,在量子物理学的理解上,这种势阱与一维无限深度势阱,或所谓一维无限深方势阱,有何差别?底物分子在其中有何种量子特性?
我的回复(2017-1-11 22:08):物理学中有有限深的势阱,这是常识。尽管我不懂生物模型,也相信你的模型应该有些道理。
hidden
[226]用户名   2016-12-28 22:5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我的回复(2016-12-29 10:58)评论回复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225]罗祥存   2016-12-16 12:06
刘全慧老师:我在长沙,你的讲座是今天12月16日下午在梅溪书院开讲,可去听吗。
           罗祥存   2016.12.16
我的回复(2016-12-16 12:08):欢迎。由于堵车和车位难寻,盼能早一点出发。土著。
[224]racoon01   2016-9-23 13:09
刘老师:

拜读了您发表在大学物理2016第7期上的大作。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因为博客上不方便写公式,可否通过email交流一下。我的email: hyang@ustc.edu.cn

合肥杨焕雄
我的回复(2016-9-23 13:19):请查收邮件。
[223]杨正瓴   2016-9-22 16:16
(1)New Scientist: Reality guide: Six problems physics can’t explain
21 Sep 2016, 11:00 UTC
http://portaltotheuniverse.org/blogs/posts/view/508435/
   
(2)Quanta Magazine: The Strange Second Life of String Theory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20160915-string-theorys-strange-second-life/
By K.C. Cole
      
您有兴趣给我们科普一下吗?
《量子力学、弦论:近期很难受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4398.html
我的回复(2016-9-22 22:36):quanta就是科普,无法更加科普了。
[222]曹则贤   2016-9-5 23:29
中国大科学装置,其实别的项目也一样,的问题是:我们不缺高屋建瓴的倡导者,也不缺英明伟大的项目领导者, 但是会干实干的科学家安在???
我的回复(2016-9-6 11:26):今天CERN 专家Rüdiger Voss发声。就中国的超大型对撞机一事,他可能不同意您的观点,他的观点更加接近杨先生。
“从欧洲的角度来看,担心在于,这个项目是用大量资金投入去研究一个范围极为有限的科学问题。”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431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