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习物理从“心为形役”到“形为心役”
范洪义
常有学物理的研究生哀叹在校7-8年还不能拿到学位,十分懊丧。我劝他们说,且不闻大文豪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的:“既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投志于学物理,让自己使心灵受物形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呢?
学物理与学其他学科不一样,花了青春年华却往往是铩羽而归。原因何在呢?
在我看来,是因为他们没有实现从“心为形役”到“形为心役”的过渡。学物理不能只局限于了解已知的物理规律,心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文献或书本受其指役,而应该努力让自然形态受自己心的指役,渐渐让它显露出规律来。例如,爱因斯坦不为牛顿力学的理论囚役,也不受以太论的羁绊,相反,他意在“形为心役”,让迈克尔逊-莫雷的试验结果为自己的时空观服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带出来质能方程E=mc^2。又如,海森堡不屈从玻尔原子轨道论的形役,凭自己的心像演绎出了矩阵力学,笔下带出来不确定性原理,也做到了“形为心役”。
形为心役的另一位典范是狄拉克,他思考的笔下自定乾坤,推导出了相对论电子的动力学方程,电子的状态就是与他的心像契合的。本人不才,却也靠自强不息达到“形为心役”的境界,在我笔下指役了一些定理和公式,心里预想到什么物理目标,往往能随心所欲地实现。例如按自己的想法,构建了量子力学的纠缠态表象以后,又发明了诱导纠缠态表象。50年来,SCI系统论文发表有900多篇, 当然,有不少是与学生合作的。
简言之,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付诸实行,物形相契,便是“形为心役”。研究生啊,要随时注意是否正在做“心为形役”的事情呢?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用心来驾驭以往文献而不要让它们来驾驭自己的灵心。
“行为心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6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