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清军怀庆保卫战说露水的形成
范洪义
说起露水,作者想起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派北伐部队在渡过黄河于1853年7月围攻怀庆府的故事。怀庆府即如今的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河南省焦作,是晋豫交通的重要门户,因城位于沁水之北而得名,沁水可顺流直达天津。怀庆城墙高3.5丈, 宽2丈,城池深2.5丈,阔5丈。太平军用穴地攻城战术,挖地道到城墙根再埋地雷炸,曾在东城炸塌城墙,力图冲入,但被清兵挡回。怀庆知府余炳焘为了增强防务力量,释放了囚犯守城,其中一个叫任随成的系挖煤出身,声称能在地上辨识太平军挖地道的轨迹,有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所具备的本领。余炳焘大喜过望,每天早晨就派任随成去察看城郊野地,任随成一发现某处野草上没有露水,即判定下有地道。清兵按照他的指点,必能破坏太平军苦心经营挖的地道。太平军北伐部队先后挖掘地道20多次,都被守军发现破坏。
一般认为当傍晚或夜间到来,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这就是露水。
那么,为什么下挖地道,上面的野草在早晨就见不到露水呢?
我体会露水的成因还有别的途径。在白天,植物通过根部把地下水分吸收到体内并通过叶子释放出来(呼吸,一个动态过程)。到晚上,气温冷却下来,动态过程不能保持,叶子又无法保留住那么多的水蒸气,多余的水分便凝结成为水珠,并聚集在靠近地面的任何冰冷表面上。注意到北伐太平军是在1853年7月8日抵达怀庆府,正是夏天,他们挖了地道,上面的野草根系就不能在白天充分地吸收水分,早晨就见不到露水了。
可见,历史故事中也能见到物理的“鬼使神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30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