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理科男的文学责任(范洪义作)
热度 2 万志龙 2020-6-3 15:24
理科男的文学责任 范洪义 传统认为,文学只是文学家弄的东西,理科生只是参与欣赏。随着时代的进步,物理文明的渗入生活。文学似乎在向物理男招手。 实际上,文学始终不是文学家的唯一兴趣。早在战国时期,屈原这位大文学家写了作品《楚 辞 ...
205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文”以生妄的波粒二象性(范洪义作)
热度 2 万志龙 2020-6-1 11:21
“文”以生妄的波粒二象性 范洪义 我国唐代伟大的散文家韩愈主张文学为贯道之器,他说:“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到了明清交际时期的王夫之,他在《尚书引义》中写道:“徇物之华,‘文'以生妄;逐物之变,`思'以益迷。”从我们学物理的人来看,德布罗意 ...
24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发展量子力学符号法的必要与可行(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5-27 10:34
发展量子力学符号法的必要与可行 范洪义 现行量子力学语言是用狄拉克的符号,它虽抽象却寓意深刻能反映量子力学的几率性,并能统一薛定谔的波动说和海森堡-玻恩的矩阵说,故而是永恒的。但是狄拉克自己总感到它美中不足,期盼有人继续发展它的独特的数学。于是我在博士论文中初步介绍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技 ...
192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听音乐和欣赏理论物理(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5-25 11:29
听音乐和欣赏理论物理 范洪义 不少理论物理大师,如爱因斯坦、普朗克和薛定谔等都能演奏某种乐器、欣赏音乐;费曼能打鼓。我以为听音乐和欣赏理论物理有共通之处。 有人去听了一场演奏,回家就能在钢琴上自己重演。不但如此,他还能耳辨旋律(旋律抽象地反映了音乐所说的故事情节)。类似的 ...
166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如何理解《儒林外史》中王冕的天文观察?(范洪义作)
热度 2 万志龙 2020-5-23 13:40
如何理解《儒林外史》中王冕的天文观察? 范洪义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是“伟大”的著作,因为它有“慽而能谐”的艺术风格,只有俄国果戈里的《含泪的微笑》可以相媲美。鲁迅不无遗憾地说:“自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儒林外史》好像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 我在中学语文 ...
4909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婚姻观(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5-3 17:00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婚姻观 范洪义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个构思慎密的人。我今日突然悟得他写猪八戒这个人物真是匠心独具。先是写他因调戏嫦娥被打落凡间,弄了个猪脸作为惩罚。还不够过瘾,就又写了他在高老庄入赘,娶亲高小姐。吴承恩要表达的宗旨是婚姻要门当户对,且看他借孙悟空的嘴来说: ...
19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多懂、快懂量子力学的捷径(范洪义作)
热度 2 万志龙 2020-4-27 10:18
多懂、快懂量子力学的捷径 范洪义 当下,量子学说風靡,想了解它的人日益增多。但即便是学了一年半的人也还是不甚了了,此种现象可見于我在下面从网上摘录的段章: “关于量子力学 我们先看看物理学大师怎么看,波尔(诺贝尔奖得主 现代氢原子模型提出者):如果你没学懵逼,你压根就没学会。 费曼 (诺贝尔奖 ...
200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吹笛和吹口哨(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17 22:10
吹笛和吹口哨 范洪义 最近我听了一些名家的笛子演奏曲,抑扬顿挫、委婉动听,或如泣如诉,或呜咽压抑,或凤笙凰鸣,载欣载奔。然而,不管是轻快的或是凝重的乐曲,都需吹笛人吐纳气息随心所欲,或长或短,或绵或促,或奋或缓。我很喜欢听这类天籁之声,余音绕梁感动到涕泪俱下。但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拿吹 ...
320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听《百家讲坛》想起狄拉克和费曼(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16 21:28
听《百家讲坛》想起狄拉克和费曼 范洪义 近十几年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纷呈屡演,演讲者各显神通,在助讲手势、语言节奏、章回段落分拆上狠下功夫,放噱头,卖关子,与会者都是“跪着”听,尊侃侃而谈的演讲者为大师,顶礼膜拜。与此类似,观看中华诗词比赛的人也尊比赛的 ...
19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性格决定成果类型(范洪义作)
热度 1 万志龙 2020-4-12 16:49
性格决定成果类型 范洪义 研究物理学史的离不开介绍作为当事人的物理学家,有经验的不但介绍其成果,也给出其思想来源、发现背景与成果展望,更好的是加入一些故事或花絮。而我以为,若有可能,还应描述当事人的性格。为什么这个特定的成果的应运而生是落在这个人身上,而不是别人。例如,现行量子 ...
187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