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重点高校量子力学教材亟需改进(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22 14:37
重点高校量子力学教学是物理系三年级学生的收关内容,关系到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自然应该教得越前沿越简明深刻,越好。众所周知,量子力学的语言是狄拉克符号,|>表达态矢量,|> |则可以表达算符,充分体现了量子力学之特殊数学,但是长期以来对狄拉克符号的介召只是点到为止,以至于学生觉得其抽象而无用。 我经 ...
7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最易成为专家的学科—-量子力学(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21 21:19
在大众的心目中量子力学是高端学科,难学,其实量子力学是很容易学的,而且很容易就成为专家。网络上介召量子力学者几乎每天都有,而且都是专家演讲。实际上你只要会炒作量子纠缠、态迭加,波函数几率假设、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塌缩等概念就可以成为专家,就可以结合易经、佛学来弘揚。相比之下,电动力学专家就少得多,因 ...
8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教大学物理旨在聚焦物象为心象(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20 21:43
大学物理系一、 二年级学生都不太会学习,他们以为学普通物理只是了解几个物理定律和公式 ,会套公式解题就行了,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将学物理上升到精神层面,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缺少能创新者。通过几十年的教学和科研,我以为教大学物理旨在将物象聚焦为心象,那么什么是心象呢? 举例来说,伽利略的惯性系、质心,瞬心,打击 ...
7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物理学人的君子之交(续)
万志龙 2023-9-19 20:14
前天刋登的文章“物理学人的君子之交” 介绍了我那位学友早期在学业上的坎坷遭遇 ,我以盛唐诗人薛据的诗𡿨早发上东门>来比拟之,“十五能文西入秦,三十无家作路人。时命不将明主合,布衣空惹洛阳城。”我这位学友高考入秦地高校 ,也是在十五、六岁左右,意气风发,能文能诗,数理也好,谁晓竞会“三十无 ...
6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路长须算月,书远每题年”今释(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19 19:26
为了描述当时长期从军在边关的将士写家书遥寄家人难以抵达的情况,唐代诗人李约写了𡿨从事行三首>,之一:“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路长须算月,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其中第五、六句我将它别释为 推导数理公式须化数月,进一步将其编成书籍出版一般要在数年以后了, ...
6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封来自学高等量子力学研究生的来信(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19 09:13
前不久,朋友转来一封来自学高等量子力学的研究生的来信, 信中说: 我是一名物理系硕士生,学如今通用的高等量子力学 书,对于算符的Weyl排序这一部分内容觉得很难,书中也没有给出一个简洁的方法将算符换成Weyl排序形式,例如对于如何将真空场算符|0》《0| 化为Weyl排序, 我是一筹莫展。后来 ...
4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物理学人的君子之交(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17 20:56
下文,是一位曾择师不当而失落者的来信,它对于当下年轻人考研择师有启廸, 故录于此。 早在2007年以前,我就思慕范先生已久。那时,我精神分裂症未愈,就开始四处找书看书,搞所谓的学问,常常因为书中一句不明不白的话,就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一轮一轮,周而复始。所以,母亲很反对我到新华书店看书,因为她真的害怕 ...
7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人在基础研究上没有什么贡献吗?(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16 22:13
有人说,中国人在基础研究上没有什么作为(贡献),这是他的孤陋寡闻,或是故意视而不见。本来,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 但是,中国人在基础研究上的可以传世的理论还是要让年轻人学习。我发明的有序算符内积分发展狄拉克符号法就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成功, 连氢弹之父于敏先生和理论物理泰斗彭桓武先生也承认与赞赏 ...
6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学理论物理“不物于物”(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16 13:40
大众都承认庄子的著作有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这里介绍《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中写的:“君子物物而不物于物”,(注意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往文献中解释庄子的不物于物的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就不会受牵累,物物而不物于物是驾驭外物(物欲)但不为其所驱使 ...
5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量子力学之学不厌简(范洪义作)
万志龙 2023-9-15 21:58
中国大数学家华罗庚推崇厚薄读书法,他说读书是一个从薄到厚, 再从厚到薄的过程。此法与清代大儒刘熙载进士的读书心得:学不厌简,要有本,有本则虽简而不穷。学不争多,患无本,无本则虽多而易竭 是一致的。我读过不少国际通用的量子力学教科书, 唯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是简洁的。 然而,此书用的符号法 ...
67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4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