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李雪琴你好,上了北大,真的不应该只当“废物”

已有 2744 次阅读 2021-2-24 09:55 |个人分类:百家争鸣|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可谓脍炙人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活着是应该有骨气的,对于读书人而言,同样应该有骨气。

李雪琴,毕业于北京大学,叫她网红,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实在说不出口。她曾经在微博中理直气壮的问:上了北大,就不能当“废物”吗?我不知道,作为北大,有这样一个名人标签,作为北大,是悲是喜。

李雪琴出名了,可为名利双收。她从北大毕业后,个人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是这个世界的产物,话题人物,引流人生。北大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不是废物?这个话题非常深刻。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讲清楚,我只能尝试着说出我自己的观点。

自然,北大不可能以培养网红为目标。北大作为国内顶级学府,我们应该培养的人,是给整个社会带来进步的人,从高中,到大学,到北大,这是顶级人才,这部分人也是最有可能成为造福社会的人,然而,你理直气壮的说,谁说考上北大就不能当废物?从你个人角度而言,你有发表观点和活成自己的自由,可是,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北大人,当他们面临困难的时候,面临身边压力的时候,面临自己专业难以突破的瓶颈的时候,他们不再选择孜孜不倦在本专业努力,而去选择成为“废物”,因为,Ta们有一个师姐,叫李雪琴。

如果我是一个大人物,我的这篇文章能被很多人看到,我觉得很多人会对我破口大骂,理由自然是,怎么了,成为李雪琴,给大家带来欢乐,不好吗?我不解释,像李雪琴这种幽默风格,讲笑话的实力,在东北,真的是风吹草地现牛羊。

为大家带来欢乐的人民艺术家,我同样敬佩,他们或者来源于民间的二人转,或是源于国内的北影中传,或者是师傅带徒弟的德云社,他们都是所谓的科班出身,都是自己专业的精英。

我敬佩能在自己专业孜孜不倦去努力一辈子的人,这是行业的骨气。每当看到那些坚持传承自己手艺的民间艺人,即使他们穷困潦倒,但是一谈到自己的本事,都表现的眉飞色舞,虽然感觉有点心酸,却同样敬佩他们。我想,一个行业想要持续不断的进步,靠的就是人们持续不断的坚持吧。

我的研究生快要毕业的时候,经常会找到我,我们一起谈一谈未来职业规划问题,自然有两条道,一条是考博士,一条是工作。我常常都是建议Ta们读博士,我多么希望Ta们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坚持下去。当然,作为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硕士就业方向也不是很好,好多同学都是工作后,发现碌碌无为,忙忙碌碌,最后又想回头考博士,那时候比应届考博士就难多了。

我最不喜欢,研究生说,我不喜欢我自己的专业。到我现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我发现,对于职业而言,可能大多数都是干一行,爱一行。我研究生的专业是药理学,当年选择专业的时候,说实在的,我也不太懂,也并没有太多的所谓喜欢与否。直到研究生三年级,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论文,突然发现慢慢有了感情。有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分会场的讲者,他说,药理学就是做点药效,言语中,表现出一丝对药理学的蔑视,我在自由提问环节,对他说,x老师,您好,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专业是药理学,我觉得我们的专业很重要。他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从那一刻,我更爱自己的专业了。

我的导师常常跟我讲他的日本导师的事情,他说他的导师只研究了MLCK和Myosin的关系,两个小分子,研究了一辈子,其实,他也没做出啥来。

这是骨气,读书人的骨气,科研人的骨气。

我常常上课的时候,会给学生讲一讲那个小保方晴子的故事,讲到笹井芳树自杀的时候,我常常湿润双眼。像笹井芳树这样的教授,是值得人钦佩的。

李雪琴等人,不该被社会所宣扬。

我的学生再和我说,Ta不想做科研了,Ta想去做点电商、直播之类的事情,我都不知道如何劝Ta们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因为这些网红,他们所带来的逆行之光过于刺眼。

而成功的人,不应该为迷茫的人点亮前行之光吗?

作者:教主,双非小小教授。

更多好文欢迎关注ISE学术前沿公众号

本文由教主原创

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87871-1273615.html

上一篇:我在美国修炼科学写作
下一篇:确认过:IJCEM和IJCEP不再被SCIE数据库收录

1 段含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