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作者致审稿人的一封信

已有 2031 次阅读 2022-7-21 14:33 |个人分类:百家争鸣|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图片


导读:
·大多数作者认识到审稿人的意见确实有助其改进文章,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审稿人的意见不清楚、不恰当、不友善,甚至有时令人恼火。
·如果审稿人明知自己无法胜任或对所审文章的方法论或假设有强烈的意见,就应该避免审稿。
·审稿人的意见应简短、及时、清晰、具体,且只提出在短时间内可行的建议。
·考虑到期刊对简洁度的要求,要求作者提供完整的文献综述、补充多条参考文献和大幅增加研究背景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亲爱的审稿人,请您在审稿时一定多注意以下几方面:

关于文章的总体评价

1.请拒绝审阅一篇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文章。
如果你对论文的主题不感兴趣,如果你不熟悉该领域,或者不赞同文章的研究方法,但又不完全不同意论文的假设或结论,那最好拒绝审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审稿既不能帮助编辑,也不能帮助作者;它会使倍感失望的作者跳过任何修改的步骤,直接转向另一本期刊。低质量的审稿对作者和编辑来说是“沮丧的主要来源”;这通常会导致编辑需要寻找额外的审稿人,降低期刊效率。

2.请简洁。
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可以缩短。大多数作者已经意识到自己文章存在的缺陷,因此提出几十条批评意见是没有用的。意见可以限制在20条左右,否则受到压力的作者可能会直接放弃回答或假装遗漏。

3.请尽快上传审稿报告。
花太长时间审稿、再审稿、上传意见,会延误出版,并可能阻作者碍职业发展。

针对文章主要问题的评价

1.请措辞明确
明确的意见将得到明确的答复。不清楚的问题将被忽略或不完全回答,这将造成审稿周期的延长。清晰的问题可以体现审稿人对稿件的关注,对作者和编辑的付出的认可和尊重。

2.请具体说明
有时,对某一观点的概括性评价无助于作者找出稿件中的缺陷并作出正确的修正。概括性评论可以有,但应简明扼要,并明确指出稿件中需要澄清的某一个或多个部分。

3.请考虑修改的可行性。
有些审稿人要求作者在其他条件下或用完全不同的方法重写文章,或者要求其进行额外的实验或分析。他们抱着“还能做什么”的态度来对待一篇文章,而不考虑“什么是支持论文中的观点所必需的?”如果审稿人要求作者证明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某种方法的合理性,或者要求进一步的实验,只应在当它们对验证论文的结论至关重要时提出,否则,应在另一篇论文中解决。

4.请不要要求作者提供完整的历史背景。
对一项具体分析的介绍并不是对该主题以往文献的回顾。将一项研究置于背景中是必要的,总结前人的发现也是有用的,但文献回顾是另一项工作了。它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时间、资源,而且不是大多数实验和分析类研究的目的。

5.每条评论请只陈述一次。
该评论可能非常重要,但由于作者往往会非常关注审稿意见,没有必要重复它,或者同一个意见换一种表述方式。重复批评是令人恼火的,甚至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羞辱。顾及作者的感受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审视问题并提供合适的回答。

6.请限制增加参考文献的数量。
当文章的参考文献都已经非常丰富,作者就会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以满足期刊的字数和参考文献限制(如3000字30篇文献)。同样,要求作者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详尽的比较也是一项棘手的、无休止的任务,最终可能不小心就写成了一篇文献综述。此外,强行让作者引用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文章,或建议提高审稿人自己的引用率或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会引起作者的反感。因此,请只要求作者提供必要的或被遗忘的参考文献。

针对文章次要问题的评论

1.英语太差。

这类评论出现得太频繁了,有时可能是因为稿件起草得很仓促。然而,审稿人不应该期望作者与自己的措辞相同,并仅仅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己会写出来的水平而说一篇文章的语言很差。此外,并非所有审稿人和作者都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在糟糕的风格和令人愉悦的风格之间,应当有一个相互宽容的中间地带,应避免过度批评语法正确但文体不完美的论文。

2.整个讨论部分应该重写。

是的,整个讨论部分可能需要更有针对性、更有条理或更充实。但是,这样的评论应指出作者需关注哪些要点,该部分应如何重新组织,以及如何丰富其内容。这样的建议可以防止作者产生挫败感,并鼓励其进行更富创造性的修改,而不是简单移动几个位置不当的句子或段落。

结论

由于大多数审稿人可能同时也是作者,他们应该很容易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像对待自己的论文一样对待他人的论文”。实际上,审稿人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审稿报告中的所有内容是否清晰易懂?
(2)作为作者,我是否会接受我提出的每个要求?
(3)理想的修改是否可以在几周内完成?

如果答案里出现一个“不 ”,则对审稿人来说应是一种警示,敦促其从作者的角度修改审稿报告。这将有助于作者进行必要的修改,提升稿件质量,并利于整个科研界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leap.1484

翻译:Yulia
校对:HB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87871-1348236.html

上一篇:Zoonoses 7篇载文被PMC收录
下一篇:谁在使用ScienceOpen?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