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99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na999

博文

[转载]脑电波

已有 5108 次阅读 2020-11-30 19:3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脑电波》

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是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形成的。脑电波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1] 

脑电波来源于锥体细胞顶端树突的突触后电位。脑电波同步节律的形成还与皮层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脑电波是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脑电波监测广泛运用于其临床实践应用中。 [1] 

2020330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把人的脑电波转译成英文句子,最低平均错误率只有3%,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2]  

中文名  脑电波 [3] 

英文名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1] 

      锥体细胞顶端树突的突触后电位 [1] 

发现者  Richard Caton [1] 

发现时间  1857 [1] 

科学范畴  生物神经信号 [1] 

目录

1.     概念

2.     研究历史

3.    研究发现

4.     波段划分

4.1  δ 

4.2  θ 

4.3  α 

4.4  β 

5.  用途

5.1  功能研究

5.2  临床检测

 

1. 概念  

人的大脑是由数以万计的神经元组成的,脑电波就是这些神经元之间的活动产生的电信号,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的是兴奋的,有的是抑制的;思维活动就是反应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大脑中的神经元会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当这些信号的能量积累量超过一定的阐值时,就会产生脑电波。为了检测到脑电波,人们通常将电极放置在人的头皮上来检测脑电波信号,再应用相关的设备进行脑电波的收集与处理。 [4]

脑电波中的单导联脑电信号的确定性较差而随机性较强非线性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识别结果较差而多导联脑电信号包含着更多的脑活动信息更能反映脑活动的整体情况。 [1] 


2. 研究历史

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看到电鳗发出电气,认为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1]

2020330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使用人工智能(AI)解码系统,把人的脑电波转译成英文句子,最低平均错误率只有3%。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2] 


3. 研究发现

在直接从脑电波中解码语音的研究中,脑机接口系统仅限于解码单音节,或在志愿者连续念出约100个单词的情况下,只正确解码不到40%的单词。 [2] 

研究团队从机器翻译中获得启发,训练了一种循环神经网络。研究中,4名志愿者被要求大声重复朗读3050句话。他们大脑外侧皮质上分布着大量微电极,可以监测到相应的大脑神经活动。这些脑电波数据输入人工智能系统后,先被编码成一串序列,然后解码成相应的英文句子。 [2] 

这项研究展示了以高精度和自然语速来解码皮层脑电图。在对其中一个志愿者的脑电波解码任务中,平均每句话只有3%需要纠正——胜过专业人工速记员平均5%的错误率。 [2]


4. 波段划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发性电生理活动,该活动可通过专用的脑电记录仪以脑电波形式表现出,在脑电研究中,至少存在有四个重要的波段。 [5] 

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的,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除此之外,在觉醒并专注于某一事时,常可见一种频率较β波更高的γ波,其频率为30~80Hz,波幅范围不定;而在睡眠时还可出现另一些波形较为特殊的正常脑电波,如驼峰波、σ波、λ波、κ-复合波、μ波等。 [5] 

4.1  δ

频率为1~3Hz,幅度为20~200μV。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或麻醉状态下,可在颞叶和顶叶记录到这种波段。 [5] 

4.2  θ

频率为4~7Hz,幅度为5~20μV。在成年人意愿受挫或者抑郁以及精神病患者中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份。 [5] 

4.3  α

频率为8~13Hz(平均数为10Hz),幅度为20~100μV。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受到光刺激)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5] 

4.4  β

频率为14~30Hz,幅度为100~150μV。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噩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5]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5]


5. 用途

5.1 功能研究

研究教育娱乐领域,可以利用脑电信号控制游戏,训练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人工智能领域,可以利用脑电信号控制智能轮椅、汽车中控系统等。 [6]

5.2 临床检测

测量脑部病变的常用方法是测量脑电波,常用的是脑电图(英文简称为EEG)检测,即通过按照一定规则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来观察脑电波活动的过程。脑电图是脑神经细胞群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临床实践表明,脑电波中包含了大量生理与疾病信息,所以我们通过对脑电波的处理,可以为脑部病变的鉴定提供依据。 [3]

                                     

参考资料

1. 多导联EEG信号分类识别研究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0-05-24]

2. 美国科学家用AI解码脑电波,上演现实版读脑术” . 澎湃新闻-The Paper[引用日期2020-04-07]

3. 监测脑电波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0-05-24]

4. 基于脑电波的注意力训练研究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0-05-24]

5. 俞一彪.数字信号处理 理论与应用 (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7.09

6. 脑电波信号的处理方法与应用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0-05-24]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4%91%E7%94%B5%E6%B3%A2/1599805?fr=aladdin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1-硅谷密探   财经达人,优质创作者,科技领域创作者

科技的进步往往神速而出乎意料,如果霍金多活几年,他连动的劲儿都省掉,直接动动脑子,就能合成语音了,因为脑机接口技术诞生。2019-06-03269

 

2-雷锋网

 科技领域创作者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万象大会年度获奖创作者,百家榜创作者,优质创作者

当你走进这家“脑力工厂”报名参加工作的时候,你会被配备一个大脑扫描耳机并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它。这个工厂的监工解释说,这种脑机接口已经被编程来响应当你想象你手里捏着一个球时发生的神经模式。2017-11-03


3-癌图腾

健康领域创作者  癌图腾官方账号

利用脑电波,居然可以窃取个人密码?对于这一问题,最近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2017-08-29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89947-1260538.html

上一篇:[转载]News from Science-78
下一篇:入轮回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