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来岳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ovycm 希望能够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留下些回忆

博文

高校学报新手编辑工作初体验

已有 6048 次阅读 2019-1-15 09:48 |个人分类:编辑工作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高校学报, 学报编辑, 编辑考试

学报,你好。

看到这次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超星杯—编缘”征文活动,不禁决定对自己2年的编辑工作经历进行回顾,并且对未来的编辑发展进行展望,让我在回顾与展望中陪着你慢慢长大。

那是2016年的3月,我报名参加了我校的招聘考试,招聘的岗位是期刊编辑。也许是因为本科期间爱好排版、设计,加上研究生期间多次参编考研教辅的修订工作,内心感觉这个工作就是为我自己而设计的。那个时候,脑海里觉得编辑特别高大上。复习和考试很快结束了,迎来了漫长的成绩等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拖拖拉拉的在寻找着工作,因为是外地人,没有想到下一步在哪里发展,所以一直没有真正意义的开始稳定寻找工作。4月的一个下午,一起参加学校其他岗位招聘的同学告诉我,成绩出来了。心跳加速,呼吸紧促,登录系统看到自己的成绩,旁边写的笔试排名第1。这下更紧张了,因为不知道自己领先第二名和第三名多少分。紧接着开始准备面试,期间我也找过自己的老师,他也是某核心期刊的主编,咨询下如何准备期刊编辑的面试。老师跟我说,编辑需要的是沉得住气,坐得住板凳,稳重踏实,并且对我进行了很多鼓励,让我对面试又多了几分自信,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的了解到编辑应该是什么样的。

面试当天,第二名没有参加面试,据悉是回家参加省公务员考试去了。第三名是一个女生,一经问询,笔试成绩差我3分多,内心一下踏实了些。抽签,进行上午的面试,在忐忑的心态中结束了面试,面试公布成绩我差女生0.9分。然后继续准备下午的专业面试,这时候一中午都在计算着下午差多少分,就可以胜出了,记得那天中午是我睡的最不踏实的一次了。下次面试,面试的问题比较专业,虽然我也提前进行了编辑相关知识的准备,反而女生思路清晰,自信面试,下午的面试再次比我高0.4分,但是最后总成绩我胜出了,算是有惊无险的拿下了考试,进入了实习期,从此开始了编辑的生涯发展。

实习期主要是一些编务的工作安排,让我初次了解到原来编辑不仅仅是审稿,居然还有这么多琐碎的事情。实习期间,主编也找我谈话,问我是否适应这个工作?是否喜欢这个工作环境呢?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觉得非常愿意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真正地可能安静的去做一些事情。

实习期结束,我正式地加入到我们编辑部,从而使编辑部成员变为3人,主编和编辑部主任很开心能够接受新生力量的加入,部门也增加了些活力和青春。主任也在第一时间给我拟定了一份工作安排,主要是加强出版系列的学习,熟悉编务工作,熟悉并尽快承担编辑工作。这份工作安排细致到每一个编务工作都罗列出来,这也让我很快的适应了编辑的角色,投入到工作当中。主编和主任亲自带我,拿着稿件指导我如何进行审稿,需要从哪些方面去看文章,如何去判断一篇文章的创新性,甚至细节到“的地得”的使用,随时给我普及编辑所要掌握的很多秘笈。主任还把自己责编的文章,三次校对的记录,打印出来,让我感受文章从初稿到终稿的过程中,如何与作者进行互动,如何实现着“为她人做嫁衣”的编辑工作。至今还记得主编第一次给我一篇文章让我负责,文章的初审和外审已经完成,让我来负责接洽作者进行修改,当这期期刊印刷出来后,我像宝贝一样,捧着它,收藏起来第一份属于自己的学报。文章经过不断的打磨,不断的修改,变成印刷品,这或许是期刊人最兴奋的时候。

自己能够很快成长,并且独立承担文章编辑工作,这离不开部门和谐的氛围。部门的氛围特别团结,大家经常坐在一起讨论稿件,讨论刊物的征稿方向。每次有作者的文章受到好的反响,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我们立即在部门的微信群进行宣布,大家互相激励着,慢慢地找到了属于自己刊物的发展路线。主编和主任也像对待孩子一样,帮助我快速在工作中成长,一起参加期刊编辑会议,一起参加学术会议,给介绍他们的作者群,让我很快的开展着属于自己的领域的文章,也慢慢的适应了编辑的身份和工作。

合格的编辑不仅仅需要对文章进行加工,更需要去约稿,去寻找适合的文章。我采用最笨拙的办法,在网上寻找到心仪的作者,阅读他的文章,找到他的邮箱,然后就开始发邮件,进行约稿。到现在都记不清发了多了邮件,每次收到作者的回信,总是能够让自己激动好久。或许这就是青年编辑得到被认可的一种喜悦吧。通过这种方式,也结交了很多作者,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一位长我一岁的博士,跟他接触了半年年,给我们推荐了一篇稿件,并且自投了一篇水平很高的文章,也帮助我更好地熟悉了这方面领域。这份缘分、这份认可,是我难以忘怀的感动,这也是需要大家用心呵护、细心编织的微妙的关系。

当然了,工作中的失误很快让我意识到编辑的细心有多么的重要。作者来稿是三线表,在word上是可以看到表格内的虚线,可以清楚地分开表格内部的关系。在我们对这期文章进行读校的阶段,大家建议在文中分类部分加辅助线,方便作者阅读。我在没有翻看原稿的情况下,想当然地添加上了辅助线,实际上是分错类了。好在文章在定稿后,还会交由作者再确定一番,才弥补了这次大的失误。编辑没有想当然,我们应该尊重原文,尊重作者的意思,正确地去表达和理解作者的想法。

作为一个“菜鸟”编辑、编辑新人,特想寻找到期刊编辑人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么成长的,他们在与作者的交往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看看他们是如何成长为优秀的编辑。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公众号推送一个编辑的文章,看后文中写的来源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惜缘 我与学报 纪念中国高校学报110周年征文竞赛作品集》。于是,翻阅各大购书网站,去购买这本书,但是无果。后来在贵州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后台进行留言,咨询如何购买,经历了一番波折,还是没有购买到这本书。有次在一个微信群,我就求助,幸运地贵州大学出版社的社长闵军老师在此群,他主动联系我,赠阅了一本于我,在此特别感谢闵军老师,让我有次机会接触和了解到编辑同仁的精彩人生。

拿到这本书,便如饥似渴的翻阅着,了解到原来在大多数学校,学报或者期刊人都处于一个“边缘”的地位,大家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不同的编辑有着不同的故事,这样让我更快地找到了自己的编辑定位,看着各位编辑和编辑部的成长历程,更加坚定了我从事编辑工作的决心。每当作者在收到刊物时,表达对编辑的感谢时,那种认可,那种幸福感才是我们难忘的记忆。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随着一本本刊物的印刷,编辑人也一次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学报成长了,我们也成熟了。虽然高校学报长期以来在各单位及学术界、出版界的地位和境况不尽理想,但是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尤其是青年编辑,摆正心态,虚心向老编辑、编辑前辈学习,迅速成长,做好本职工作,办好自己的刊物,不断提升刊物的质量。当然了,作为青年编辑,应该开展自己的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动态,处理好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更专业的办刊,有机会要积极参加深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敏锐的判断能力。青年编辑强则高校学报强。让我们更好地服务作者,服务刊物,更好地历练,去完成那个属于我们编辑的使命。

学报,你好,让我陪着你慢慢长大。

(原文题目:陪着你慢慢长大,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超星杯-编缘”征文,有幸获得银奖,本次征文由贵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集结出版)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98865-1157149.html


下一篇:“愚蠢”式的投稿

3 杨金波 孙颉 骆四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