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北京东四:胡同里磨时光

已有 5708 次阅读 2020-9-1 18:00 |个人分类:个人生活纪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北京, 胡同

在京味文化里,“胡同”的读音应该是“胡同儿”儿化音,其中的“同儿”,有点“痛儿”的感觉。只有听到正宗的北方普通话,“胡同儿”的感觉才会扑面而来。


 


在南方,也有类似的建筑,比如江南水乡的“里弄”,就与北方的胡同相类似,只不过,水乡的“里弄”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小桥流水人家与吴侬软语呀呀,而北方特别是北京的胡同,见证了几个王朝的兴衰,这里既是过去的历史,又是我们经历的现在,还是那不可预知的未来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在明清逐渐发展,并被部分保留至今。胡同两侧,有高门大院,也有贫家陋室。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构成了京城大地上的一道水墨风景,好似梦回前朝,穿越当今高楼大厦的封锁,解码一个我们不曾见过的都城。


 

胡同,是老北京建筑的血脉;

在现代化的今天,用一份别样的姿态展示给世人民的痕迹;

冲破钢筋混凝土的禁锢,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之中,是一声叹息,也是我们能感知的历史活的记忆。

 

 

四合院,并非北京所独有,却以北京四合院而最为知名。

 

典型的四合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而倒座房通常位于正门的位置。如果没有了倒座房,正门可能只是一堵墙,那么这样的院子是三合院,而不是四合院。老北京四合院,讲究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要同时满足“老”、“北京”、“四合”这三个字条件才是地道的老北京四合院,那些翻新的、重修的、三合的院子,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老北京四合院。而为了表述方便,下文中并不严格区分三合院和四合院,姑且从众吧,将大家眼中的“四合院”,就称之为四合院。

 

 

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所构建的,是北京人的起居之所。建筑,再加上处在其中灵动的人,构成了北京别具特色的生活画卷。而京味儿文化,就从这大街小巷之中孕育,是从前的一声声叫卖,是老槐树上的蝉鸣,是阁楼上浓妆艳抹的妩媚,是唇齿间留下的滋味……

 

 

走进北京胡同,感受别样生活。

 

第一次听到东四十条的名字,还以为是东40条,以为这里是第40条胡同,或者就是这么一个孤零零的名字,直到真正准备走进这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里是东四的第十条胡同。历史上更为知名的是东四,而不是今天因地铁站或公交站而知名的东四十条。在地图上挖掘这片土地的时候,才发现十条胡同也不是这里的终点,如果按照编号算,东四十四条才是这里的最后一条胡同。而这里的第一条胡同,也并不叫东四一条,而是被称为东四头条或头条胡同。

image.png 

 image.png

北京的胡同有很多,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大胡同就有三千六,小胡同多如牛毛数”。比如八大胡同(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国子监街、琉璃厂、金鱼胡同、东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儿胡同等。不同的胡同,演绎不同的故事,这些胡同以胡同里的故事相互交织,构成老北京活色生香的小日子。

image.png 

 

在东四,因为这些胡同按照数字依次排开,能让人一次集中完成这些胡同的游览。如果说东四所有的胡同构成了东四胡同的完整体系,那么在这个体系中,有让人惊叹的,也有让人留恋的,有让人失望的,也有让人感慨的。恰恰是因为每条胡同各有特色(或者说有的胡同很没有特色),让我们游走在东四的胡同时,对比的感觉来的更真实。

 

 

单纯从欣赏的角度,在胡同里,你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你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抱鼓石或门墩,你可以看到北京为数不多的上马石、下马石、拴马桩,你可以看到影壁,你可以看到名人故居,你可以看到有700多岁树龄的枣树,你也可以感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同的胡同里,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只不过,我不知道在你心里,意的是哪一个。

 

 

 

 

重点推荐的胡同:

 

东四-三条:老四合院门墩、砖雕(精美),车郡王府建筑遗存,孚王府后墙;据说京剧名伶孟小冬(曾嫁给梅兰芳,后来又嫁给杜月笙)曾住在三条胡同26号;

【东四-四条胡同 】(强烈推荐胡同)精美的砖雕,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有保证;四合院,数量也非常多,新的旧的;清代造钱厂,宝泉局东作厂旧址;民国时期的商铺恒昌瑞记;

【东四-六条胡同 看点】(推荐)崇礼住宅;传统四合院的照壁;砖雕(精美)和门墩儿

 


注:

2016年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完,我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一个人,从东四头条胡同,一直走呀走啊,走完了东四头条、二条、三条……十四条胡同。你要问我为什么,我不知道,就想这么走走,这么感受一下北京人家。

②本文写于2016年,部分文字可能存在瑕疵,请知晓、谅解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00925-1248860.html

上一篇:在线教学初体验:网课杂记
下一篇:与子语:做更好的自己

11 郑永军 刘钢 孙颉 杨卫东 刁承泰 姚卫建 王汉森 杨金波 康建 杨正瓴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