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yunscu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yunscut

博文

我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思路和方法 精选

已有 18747 次阅读 2019-2-19 15: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不同的研究生导师依据自己经历和性格有不同的指导研究生方法,我觉得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导师指导一群研究生,针对各个研究生可能都会有差异。因此,我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从2003年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浙江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协助指导硕博研究生十多名,到2012年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毕业7名,在读5名,其中独立指导的研究生已有7名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我指导研究生的方法受我导师钱宇教授、浙江大学田景奎教授和个人性格影响,主要借鉴了田教授指导研究生风格。

      我在钱老师门下硕博连读五年,接受了当初课题组钱宇教授、江燕斌教授、李秀喜研究员、章莉娟教授和纪红兵教授的指导。由于攻读博士,钱老师主要是选定某个领域,让我们通过查看文献,关注最新国际会议,看国际上知名研究团队正在做的工作。曾经因为读博选题中午失眠,打乱了我多年的生活规律;也曾经非常焦虑,一个晚上在工程馆做了两个开题报告。我读博总体接受的训练主要是自己如何布局写作,一篇论文反反复复中英文修改十多遍;如何自己探索着寻找科学问题等等。钱老师门下大多都是接受放养式管理,当然主要是在划定的大范围内具体的课题思想探索,但也造就了我们师兄弟们较为独立的能力。钱老师指导研究生的方法与他招收博士较多,硕士为辅有关。

       博士毕业后我到浙江大学工作,在田老师课题组亲身感受他是另一种风格。田老师2004年刚来浙大,迅速招收了一些硕士生,并带一些本科毕业设计。他的指导思想是为每位硕士研究生想好具体课题,做好示范。硕士研究生刚从本科转型过来,即使是写作也都不顺畅,因此可以节省了很多探索课题的时间。这样在两年或三年的研究生培养期间,能迅速完成既定课题,出一些成果,顺利毕业。

       我虽然毕业许多年,但服从团队安排,一直做企业课题,直到2012年之后才有机会独立指导研究生。我个性比较温和,时常会想起自己读研时候的战战兢兢,所以在指导研究生总能设身处地的为研究生考虑。开始招收研究生时,我很明确在个人简介中注明如果有意硕博连读的,请勿联系我读硕士。我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还是需要研究生帮我出点成果,让雪球滚起来的!由于大多数本科生所受科研训练有限,即使撰写中文论文、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等细节方面都有漏洞,所以导师帮他确定课题方向,师兄弟的传帮带这种方法尤其重要。一入学,我会很快为学生想好课题,考虑整个小组的延续性、师兄师弟实验方法的传承性。培养研究生方法自2012年以来也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但主体思路基本不变:每个研究生至少能做14个月实验;研一就开始接触实验,研三的时间自己掌控,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找工作,但鼓励继续实验或小论文,但前提条件是已经有3-6篇SCI的工作量。除了我独立指导的第一名研究生WZ1外,其余研究生均获国家奖学金。WZ1同学帮我逐步理清实验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并且为小组的科研氛围营造立下功劳,还记得他在我面前认为我对低一年级的LLJ3和LD2厚此薄彼讨论。师兄弟姐妹团结和睦,毫无保留传承指导是我指导研究生的最大欣慰!指导的研究生点点滴滴都记在我心里!今年开始,我要求低年级的研究生每周至少详看一篇英文论文,做好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撰写英文论文打好基础。

       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08684-1163049.html


下一篇:我是如何撰写英文科技论文

23 陈毅红 范会勇 蒋敏强 王崇臣 杜芳 李毅伟 王从彦 吕洪波 徐长庆 黄永义 李东风 柏延文 崔锦华 康建立 闻宝联 高建国 吴志民 梁洪泽 刘立 彭真明 朱鸿鹄 石磊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