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omicrolett

喜讯!13位NML编委入选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3-03-30
2023年3月28日,爱思唯尔(Elsevier) 重磅发布 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 。此榜单以全球权 ...
(179)次阅读|(0)个评论
厦门大学彭栋梁&谢清水团队:亲锂-亲硫双金属硒化物量子点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 2023-03-29
锂硫电池(Li-S)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 kg⁻1)和比能量(2600 Wh kg⁻1),被认为是理想的下一代电化学能源存储设备。然而,锂硫电池的商业 ...
(2554)次阅读|(0)个评论
俞建勇院士、刘一涛研究员等:可调孔结构的Ti₃C₂Tₓ纳米纤维气凝胶用于处理复杂海水脱盐净化问题 2023-03-28
基于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的海水淡化已成为缓解全球淡水短缺危机的一项有前途的技术。然而,在实际的、被油污染的海水上实现高的脱盐性能仍然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
(4505)次阅读|(1)个评论
中山大学周建华&清华大学任天令:机器学习辅助软体电子用于健康监测 2023-03-27
由于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长时间实时的生理信号监测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然而,受硬质基底、非应变、低生物相容性等限制,传统的刚性传感器并 ...
(3907)次阅读|(0)个评论
郑直&丁黎明:高效率/带隙可调的CABI/CuI双层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首次用一步低温气固相扩散反应原位制备 2023-03-26
非铅无机铜银铋碘(CABI)材料因其具有对环境友好、元素丰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次利用气-固相扩散诱导原子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出一系列带 ...
(2457)次阅读|(1)个评论
浙江大学谷长栋:准固态电解质界面加快传质传荷过程,实现无枝晶锌电 2023-03-25
由于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电荷和质量的转移速率有限,金属锌负极的枝晶问题严重制约了锌电池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为了增强锌金属的可逆性,本文在锌电极表面制备 ...
(3476)次阅读|(0)个评论
NML文章集锦 | MOF&COF电磁波吸收屏蔽应用研究 2023-03-24
一 、 专辑介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是指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体多孔材料。 金属有 ...
(3024)次阅读|(1)个评论
西交大李思伟、哈工大徐平等:过渡金属碱式盐用于电催化析氧反应和全解水的研究进展 2023-03-23
过渡金属碱式盐 含有OH⁻和另一种酸根阴离子,因其优异的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过渡金属碱式盐的最新进展及其在OER和电催 ...
(2769)次阅读|(0)个评论
NML文章集锦 | 应力(应变)/生物传感器 2023-03-22
一、专辑介绍 应力(应变)传感器:应力(应变)式传感器是基于测量物体受力变形所产生的应变的一种传感器。柔性应力(应变)传感器,由于优异的传感能力、 ...
(3857)次阅读|(2)个评论

查看更多

About NML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 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1JCR影响因子为 23.655,学科排名Q1区前5%,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上海交通大学《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电话:021-34207624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 editor@nmlett.org
Journal Publications

Volume 15 (2023)

Volume 14 (2022)

Volume 13 (2021)

Volume 12 (2020)

Volume 11 (2019)
Volume 10 Article 1-18 19-37 38-54 55-77 (2018)

NML期刊媒体




  • 数理科学

扫一扫,分享此博客主页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池顺良 2022-5-6 12:54
由于日月引潮力对地球的作用,地球中发生一日两峰两谷的应变固体潮,应变幅度约1×10负7次方。在地球中产生的机械能流约0.1W/m2.(作为对比,地球向外太空发散的热能流约0.06W/m2.)不知你们做的器件若埋在岩石地层中能否将潮汐机械能流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野外传感设备供电使用?

池顺良 邮箱:chisl@263.net
查看全部
统计信息

已有 3091609 人来访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30 1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