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fycyy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xfycyyhang

博文

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十则(之四)

已有 4837 次阅读 2010-9-15 15:0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钱学森, 学术交流, 学术思想

――再谈发挥学术交流作用:学术思想要不同、要相互启发、相互作用
学术交流的作用与机制是学术交流原理的核心。至今,发挥学术交流的作用,权威的观点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学术思想要不同。二是学术思想要相互启发、相互作用。
钱学森从实践中提炼出的上述见解,不仅与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的观点完全一致,(详见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十则(之三)――学术交流的主要作用在于不同思想的相互启发)也与我国公认的科学学专家赵红州的观点完全吻合。
赵红州对科学交流理论的贡献在于:
一是关于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新成果的见解。他说,“科学家的科学劳动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产生‘额外的’新成果的关键。比如,一个生物学家只能产生生物学的成果,一个物理学家只能产生物理学的成果。如果由于科学交流使两个科学家思想有了相互的激发,这便多产生出一项生物物理学的成果。这种‘额外的’收获,正是造成科学发展指数增长的重要机制。”专业不同、学术思想往往大跨度不同,相互激发产生的成果倍增。
二是赵红州关于学术交流大大提高学会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的观点。他说,科学交流是“智力的碰撞”、“智力的协作”。通过‘碰撞’(其中包括争论、答辩等方式 ),“科学‘知识单元’由一个研究能力传递给另一个研究能力,这样便在科学家之间,建立一种智力的结构方式,形成了比单个科学家智力高的多的‘集体大脑 ’”。他又指出:“近代学会所以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学会形成了高于个体研究能力,高于个别学派的集团能力的社会集团研究能力”。所以,他认为学会的学术交流具有科学劳动成果的“放大”或“加速”功能。赵红州的这个见解,不仅对原苏联学者Λ.Η.米哈依洛夫:科学交流是“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的扩展、发扬,从理论上阐述了现代科技咨询业受惠于学会这种“智力结构方式”的原因。中国的科技咨询业要走向成熟,这也是必选路径之一。因为学会这种“智力结构方式”是目前最有效的“集体大脑”之一。
钱学森特别看重学术交流对创新思想的激励作用,对科学发展的批判促进作用。例如,钱学森认为人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是发展的、变化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有利于学术的繁荣。他带头在学术讨论中主动介绍与自己不同的学术观点甚至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学术研究,有利于出学术成果。钱学森在相关学术讨论讲话和文章中时常说,“我从某某的文章得到启发”,“我与某某、某某讨论过这个问题,还有许多热心同志和我书信往来或面谈过思维科学的研究,他们的见解对我都有启发、有教益,使我对思维科学的认识有些发展,有些调整。”虽然钱学森这一见解的正确性无容置疑,但这一方法难以被我国学术交流界所接受,除钱学森之外,你还看到过我国科学家说我从某某、某某受到启发、得到教益的吗?
钱学森还认为相互作用的条件是学术思想不同。他说“假如两个讨论问题的人,或者讨论问题的集体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你说的他根本不懂,当然不行,所以要有同行。但是,你接触的这个集体都是清一色的,恐怕也不行。清一色的组织是出不了好东西的,反而变成了闭塞。”
学术交流中,钱学森以及科学学学者特别看重的学术思想不同,特别看重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没人反对,但在我国学术交流实践中,在操作层面上,几乎无人认同。一般学者,特别是学术交流组织管理者,喜欢认识一致,喜欢达成共识。重来不提异议、不提学术分歧所在。
学术交流中,微观层次、操作层面的显著不同与格格不入,隐藏着宏观层次、思想理念上的重大区别与不同。
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十年被搁置、被冷落,也就不难理解了。问题是,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科学学中的学术交流思想,什么时候才能被认同与传播?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1292-363337.html

上一篇: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十则(之三)
下一篇:钱学森学术交流思想十则(之五)

4 武夷山 孙学军 王号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