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Cang From zero to hero.

博文

研究生必备五本

已有 2241 次阅读 2020-12-9 16:12 |个人分类:科研学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日常读记

1. 研究生必备五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1. 实验记录本/准备本
  2. 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错过。这是研究的本钱,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
  3. 专业概念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都不可能对自己的领域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
  4. 讲座记录本。记录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得地方。
  5. 英语好句记录本

2. 论文写作要点

  1. 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 写作前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
  3. 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4. 新题新做、小题大做。一点之见即成文
  5. 怎么写论文:
    • 在做研究之前,想过结果能不能发表没有?往哪里发?
    • 写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实验做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谓心中有沟壑
    • 在不清楚要写什么,发到哪,与同行相比有什么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事。先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
      • 先看文献,知道别人如何把文章架起来,知道别人如何讨论的,知道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或别人有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看文献、想的过程。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解释,岂不是冤大头?

3. 写文章的条件

  1. 确实有了好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写而写。
  2. 取得了有价值的成功,对学术界有贡献。
  3. 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
  4. 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

4. 写文章的要点

  1. 写出3~4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
  2. 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
  3. 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
  4. 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
  5. 讲明自己工作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机器实际应用前景。
  6. 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5. 论文结构范例

  1. Abstract——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
    • a)阐述问题;
    • 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
  2. 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
    • a)题X是重要的;
    • 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
    • c)A、B有一些缺陷;
    • d)我们提出了方法D;
    • 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
    • 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
    • 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
  3. 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
    • 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
    • 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
    • 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
    • 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
    • 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 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
    • 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
    • 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
    • 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
    • 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
    • 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 Experiment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
    • 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
    • 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
    • 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
    • d)给出结论。
  6.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
    • a)快速简短的总结;
    • b)未来工作的展望;
    • c)结束全文。
  7. 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
    • 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
    • b)与前文保持一致。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4049-1261776.html

上一篇:太原市物流业区位分布的空间格局研究
下一篇:基于R语言进行热浪指数的计算_HWMId

3 郑永军 王从彦 张钰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