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如何度过“心灵探索的灰暗期”?(1)

已有 1700 次阅读 2020-1-18 09:26 |个人分类:博士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最近一个月以来,你一直很少上线,有的时候居然一周或十天才上一次;现在是不是进入施一公当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读博士的时候连续几十小时在实验室工作的状态?就是上线,也不像从前,可以保持几个小时;更有甚者,我和妈妈多次留言,几乎都没有什么回音。在即使在有限的反馈中,仅仅是几个简单词汇“很好啊!”“没问题啊”。

我们一直很牵挂你的健康,你的生活,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实验的瓶颈是否通过较长时间的“浸泡”得以攻破?资格考试的通过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但是博士课题的选择是否能够成立,设想是否合理可行?能否成为未来几年实验研究的“纲领”?依然是存在多重变数。

   记得去年年底,我们一同漫步在石头城的城墙上。你兴致勃勃地向我描述博士课题的构思:神经营养因子的传导机制(不知我这样的表述是否正确)。你说,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已有几十年了,发现了多种的营养因子。这是我所知道的,在国内也有很多人搞这方面的研究,较出名的有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荣获联合国(教科文&欧莱雅)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叶玉如(1983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她研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元发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用于治疗神经性病患的可能性。你的师姐黄斯翌就是叶任系主任的生物化学系毕业的。2009年,叶推荐了该系当年毕业的陈秀野(2005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去了哈佛大学分子细胞生物系博士项目。 

经营养因子涉及到发育神经科学领域,国内外做的人就更多了,如饶毅等。但是,你说,不知为什么就是很少有人做神经营养因子的信号如何传导给感觉神经元?不仅原始文献少,而且专攻的科学家就更少,目前世界上就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二位教授坚持在此领域默默耕耘。

这是一个极具风险性的课题,较少有人研究,说明难度大、近期不易出成果;你们实验室已经开始转向,而你还在实验室原先领域里孤军奋战;虽然你的导师仍然续成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项目,你的选题是在该项目的支持下,经费没有问题,但你的开题报告应该属于下一个NIH项目申请的标书。这些是否就是导致我们很少在网上见到你,也就是你不怎么答理我们的原因所在?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6423-1214717.html

上一篇:关键是谁提出最初的想法(4)
下一篇:如何度过“心灵探索的灰暗期”?(2)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