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出生在南京的世界著名神经科学家(二) 

已有 4024 次阅读 2020-3-8 10:46 |个人分类:海外华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在长木医学区,最高的那幢现代化玻璃幕墙大楼——波士顿生命科学研究中心里,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何志刚正领导着一项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革命——神经修复再生。这位从南京出生的普通农家子弟,正带领他的团队,为人类攻克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一扇神秘之门。

       何志刚与我儿子有较深的渊源.2009年,在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系40周年庆典上,儿子就结识了这位学长,何志刚是该系最优秀的博士之一,何志刚当年博士论文的成就至今仍是多大博士毕业生难以企及,所以,被邀请回母校做学术报告。2011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的学术研讨会上,儿子又听过何志刚的学术报告,并与之共进晚餐交流。2014年的“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戈登会议结束后,他们同机从香港飞回南京,儿子与他一同去古南都饭店,然后自己打车回家。2014年11月-2017年8月,儿子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论文研究期间,经常可以见到何志刚。原本,何志刚被伯克利加州大学李嘉诚生物医学与健康中心引进,专门从事神经修复再生,不知为什么何志刚赴任,儿子未能与何志刚成为同事.

     1965年1 月 何志刚出生于南京市高淳县的漆桥镇。出身于农村的何志刚有着不一般的求学经历。他的中学时代处于文革后期和文革刚刚结束恢复高考的时候,何志刚的高中时代在短短2年间经历了墙围中学、漆桥中学、高淳县中学三所学校。1979年,年仅14岁的何志刚,参加高考,因数学成绩优异,在政治20多分情况下,还是考上南京医学院(现在的南京医科大学),成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不过,何志刚“对做医生兴趣不大,更想做的是生物医学研究。”1984年本科毕业后,何志刚考入南医的病理生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蔡海江。蔡海江,女,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获全国高校 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何志刚留在南医的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工作了三年。1990年,他来到美国做访问学者,1992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获遗传学博士学位后,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Department of Anatomy/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94–2003)的著名发育神经生物学家马克•特榭-勒温(Marc Tessier-Lavigne)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当时,特榭-勒温副教授是公认的科学界的明星。特榭-勒温1959年出生于加拿大,1977-1980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读物理学专业。1982年曾在《物理化学杂志》发表论文,双层膜上脂质介导的分子间相互作用。1980年至1982年获英国罗德奖学金资助在牛津大学读哲学和生理学第二本科学位。1983年至1987年在伦敦大学学院读生理学,研究视觉电生理,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开始研究神经纤维连接的关键步骤—轴突导向,以1988年一篇《自然》论文引人瞩目,一举找到了轴突跨越中线的吸引性指导分子(netrin)。1991年加入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他在助理教授期间的研究蜚声科学界,他和他实验室的博士后于1994年在《细胞》杂志发表两篇论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离提纯吸引性轴突导向的蛋白质(netrin),公认为达到诺奖程度的研究成果。1999年他实验室的何志刚与当时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Corey Goodman、华盛顿大学的饶毅同时在《细胞》分别发表论文报道他们三个实验室发现排斥性轴突导向蛋白质(Slit)。特榭-勒温于2001年转任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Susan B. Ford教授、生物科学以及神经学和神经病学教授。2003至2011年曾任基因泰克公司(Genen tech)研究执行总副总裁,2011年-2016年任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第十任校长。他于2001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200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003年,特榭-勒温担任基因泰克公司(Genen tech)研究执行副总,2005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担任洛克菲勒大学第10任校长,并担任辉瑞公司董事。2016年9月1日在斯坦福大学125年校庆之际,神经生物学家特榭-勒温教授成为第11任校长。

      1999年何志刚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聘为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再生分子机制研究。有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神经受到损害而造成的,比如脊髓损伤、中风等等,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都是医学难题。中枢神经通道就像一根电话线,大脑要控制身体每个部位的活动,主要通讯渠道就是神经纤维,这一通道一旦断了,就不能修复。何志刚及其团队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它不能再生,如果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就可以设计神经修复的办法。2008年,何志刚团队首次向世界证明了定向抑制细胞内一个分子,可诱导神经轴突的再生;2015年,他们又在小鼠实验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神经再生,证明了哺乳动物神经再生的可能性,打开了人类攻克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一扇神秘之门,也让许多过去无法治愈的疾病有了康复的可能,比如说让瘫痪的人能够重新站起来。目前,何志刚及其团队致力于将这一发现转变为临床的治疗途径。十几年如一日沉浸在神经修复再生——一项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科学研究中,何志刚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调节神经再生的通路,历史上第一次在动物模型身上实现了促进神经再生,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神经再生。这就证明了哺乳动物神经再生的可能性,便给设计神经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人类攻克神经系统疾病的大门,也让许多过去无法治愈的疾病有了康复的可能,比如说让瘫痪的人能够重新站起来。

       2011年何志刚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按照哈佛大学体制,不是六年的"非升即走",副教授是终身职;而是十年的"非升即走",只有正教授才能获得终身职.从1999年到2011年,何志刚拿到终身职用了十二年时间.

      2014年,何志刚教授入选“2014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 。这是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学部(Thomson Reuters-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Science business )发布《2014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fic Minds:2014),列举全世界范围内发表获得同行高频引用论文的顶级科学家。全球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又称为高被引科学家,指与同一领域同一发表年份的其他作者相比,发表文章的被引频次位列全球前1%。该名单基于汤森路透文献计量专家通过ESI数据及相关评论等两个独立研究完成。通过对2001至2012年间21个学科领域发文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发表过被引频次进入同领域同年份前1%文章的作者进行追踪,汤森路透确认其发文在所属研究领域十分重要且有价值。该名单从全球3200位科学家中遴选出来。由汤森路透与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合作完成。何志刚教授入榜神经科学与行为领域2014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名单。

       最近十多年,何志刚与国内,特别是江苏的合作更加密切。2006年,何志刚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的特聘教授(柔性引进),与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动脉粥样硬化中心保持密切合作,并获得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部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的资助。 

        2007年,何志刚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不同于国外的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一般也不需要全职。但对于工作量有严格的要求.

       2009年,何志刚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衰老与神经系统研究室负责人。

       2013年,何志刚被江苏省中医院特聘为医院首席科学家。

      何志刚还是瑞健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Rugen Therapeutics (Suzhou)Co.,Ltd)的核心技术主要来源者之一。瑞健生物医药是由美国富达生物科学研究启动基金(Fidelity Bioscience)投资,在中国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

         首届江苏发展大会邀请了何志刚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大会。江苏发展大会由江苏省委、省政府主办,每两至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增进与海内外江苏籍和在江苏学习、工作过的各领域知名人士的联系、交流和合作。大会立足江苏人文资源优势,搭建起一个联络感情、对话交流、共谋发 展的平台,全面深化江苏对外交流合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汇智聚力,推动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6423-1222369.html

上一篇: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札记
下一篇:半独立学院:以多伦多大学的三一学院为例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