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在耐心等待中精心培育(上) 精选

已有 4705 次阅读 2022-1-13 11:16 |个人分类:心理健康|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耐心等待中精心培育(叶明)

《解锁世界名校孩子的家庭密码》pp53-68. 凤凰教育出版社2021

 

孩子档案

 

学生:叶梦尘

小学:琅琊路小学(1994-2000)

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00-2006)

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系(2006-2010)

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所(2010-2013)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2013-2017)

博士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2017--)

 

家长说

 

 

在耐心等待中精心培育

叶   明

提要: 虽然,我们已有的社会经验与孩子现实的生存状态之间是“不可通约的”,父母唯一的选择,仍然需要“与孩子同学习”,并“在耐心等待中”给予孩子 “精心培育”。主要包括: 严格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十分尊重但不迷信老师, 虔诚敬畏学校的课程学习。我们有效地帮助自己孩子确立了成为“世界著名实验室的生物科学家”的人生坐标方向,希望孩子努力做一个“扎根派”, 努力做一个“科学精英”, 努力做一个“精神贵族”。

 

 

们“耐心等待”的思想来自于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 龙先生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地不受伤害不被扭曲地成长。长长的成长之路,要慢慢地让孩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他珍贵的品质--诚实、善良、优雅、责任,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的长大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是离不开父母主动积极的参与。这不是一个放风筝的过程:或者撒手,让风筝失控而随风飘荡;也不是一直将控制风筝方向的线,紧紧攥在手里,决不撒手。理想的建构过程应该是一个场,无形而作用无处不在。这个建构过程是一个统一场,有强作用、弱作用、电磁作用与引力作用,父母二人“肢解”了康德的“感性、知性、理性”,母亲感性,父亲理性,父母的交集是知性;这个建构过程是一个电磁场,父母与孩子通过电磁波的交互辐射作用,实现心灵之间的远距离沟通;这个建构过程是一个生物场。基因有一个发育过程,同时这个发育过程也深刻地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基因的发育实施了具有极大影响的干预作用。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将学会选择发展方向,学科领域,还要学会定位,争取,调整,放弃;还将经受情感的考验,追求什么样的感情,放弃什么样的感情,被追求与被拒绝。这都是需要他自己独立地面对、处理与协调,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与帮助。作为父母,我们只能耐心地等待,至多只是提个醒,大主意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拿的。我们已有的社会经验与他们现实的生存状态之间是“不可通约的”,我们唯一的选择,仍然需要我们“与孩子同学习”,并给予 “精心培育”。以我个人的履历而言,作为插队知青,种田不会依赖“望天收”;作为地质队员,找矿不会盲目“勘探”;作为电子工程的学生,知道对随机状态的调节功效。“精心培育”就是马克思倡导的“能动地改变世界”,毛泽东阐明的促进事物变化的“外部因素”,西蒙(Herbert A.Simon)提出决策理论中的“满意度法则”。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在耐心等待中精心培育”,其中, “耐心等待”是基本准则,“精心培育”是主观努力。

        一、争取健康成长的权利

1.严格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以前有本杂志叫《父母必读》,主要是关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与父母精心培育的读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儿童发展专家陈会昌老师经常有文章在上面,对我的教育与帮助很大。儿童生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必须严格遵循,有几个重要的结论,特别值得关注。比如说三岁之前要不要学计算,要不要认字,现在儿童发展理论认为:三岁之前坚决不要学,学了就有坏处,因为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尚未达到承受的能力。

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李萱(南外2005届)最近在一席演讲中批评缺乏父亲参与的孩子教育有两种极端方式:丧偶式育儿与诈尸型育儿。父亲参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框架性的东西。父亲一般是理性的,母亲是感性的,二者结合才是比较好的家庭教育。凡是父母共同参与教育的孩子,往往都比较健康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受过“亲手缔造并直接指挥”教导的一代来说,同时还受过《傅雷家书》的熏陶,可能是小众。我们几乎在完全孤立无援与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开始了独立自主地抚养孩子的征程。在新华书店买来了操作性极强的日本学者撰写的《育儿百科》,按时、按天、按月、按年严格按照程序与规则,如同实验室的实验手册。遇到书上没有讲的情况,马上骑车子(那时没有电话)外出找人问。在天津新村大院里,在江苏路菜场,在北京西路与北京东路上,凡是可以咨询的人,都反复求证,以免因他人经验局限而导致的失误。在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与关怀,陪伴孩子一天天的长大。

关于“择校”,我是绝对赞成的。我儿子是18个月的时候上天津新村小区内的托儿所,2岁时到东大幼儿园托儿所报名被拒.在中学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地进了省委幼儿园的小托班。由于党群口的工作地点与省委幼儿园都在马鞍山一号大院里面, 省委幼儿园主要收的是党群口工作人员的子女,他们的工作相对比较空闲,他们几乎都是在下午三点以后陆续把孩子接到办公室。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就很不利,每周总有几天,不是有课,就是开会,经常是最后一个来接儿子。保育员在整理教室卫生后,都急于下班回家,偶有鄙视微词“又不是机关干部,还不自觉点” 。一个学期后,我们被迫转入省级机关第二幼儿园,也在马鞍山一号大院里。在这里,我们受到同样的遭遇与相同的鄙视。不久,正好有机会我们转入南京军区后勤部三八保育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幼儿园,主要收军方的第二代,可以全托,也可以晚上接回家。虽然我们没有军方背景,但三八保育院的老师们与保育员们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孩子们也相亲相爱,友好互助。儿子放学后,总是依依不舍地希望再在幼儿园多玩一会儿,在走回家的路上总是兴致勃勃地讲述,今天在幼儿园里做过的活动,发生的事情.当时,我还做过“后台生活观察”的质性研究,依据的金观涛多渠道信息获取的理论,利用缴生活费进入园内的机会做观察,儿子总是一个人喂小动物玩,给植物浇水,动手堆城堡,此外还有就是驻四机部军工企业的军代表的女儿帮他穿衣服,南京军区副政委的孙女帮他系鞋带,这些反映出儿子的能力差、不合群等问题,当然也有对自然奥秘的兴趣。儿子对于自然奥妙的兴趣,基本都是在儿童时期培养起来的。三八保育院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都很好,倡导“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儿子在那里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幼儿时代。

但是,在幼升小的面试受到了“重创”。儿子参加赤壁路小学的入学考试。结束后,主考老师,十分担忧地告诉我,他怎么连4+8=,几个简单的汉字都做不会,上学怎么办?我脱口而出“这些不都是上小学才学吗?”面试老师出于关心,才对我苦口婆心地叮嘱赶紧去提前去补习,否则,上学后就跟不上。“这不是偷跑、抢跑?这么能这样!”我本能的反感这所学校老师的教育理念。我坚持认为,如果要保持未来的、长远的发展,是不应该提前学习。提前学习的最大坏处,第一是儿童大脑承受不起,没到那个年龄就不能学那个东西,通常会导致厌学。第二不理解的学习是低效率的,就算学会了也是死记硬背、不知所云的。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教育层次的教学大纲要分阶段实施的原因所在,不同阶段学不同的东西,包括国内外中小学的课程,概莫能外。后来,参加琅琊路小学的面试,主要是检测孩子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了解,这才是符合儿童发展的考察与检查。所以,我们选择进入琅琊路小学,儿子在愉快教育的氛围里度过他幸福的童年时代。有幸的是,当年儿子同学的母亲中有华东政法的毕业生、有在省妇联权益部工作的,时常就以儿童的权利与校方抗争,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对于别人的“鄙视”压迫,我们的态度是,第一正视自己的不足.有两层含义,一是依据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标准,衡量我儿子是否达到同龄孩子应该能达到的水平。二是根据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水准的经验,了解孩子在哪些地方比别人家的孩子差。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比较了解与熟悉我们孩子的不足。通常情况下,第一种情况不太多,一个正常发育的孩子,基本可以达到教育界规定的要求,除非有生理疾病或者生存环境太差,父母照顾严重失职。对于第二种情况,要做仔细分析,不可以看到不足的现象时就焦虑或急躁。我们承认,有的孩子天生聪慧,或者说比一般孩子发育得早一点、好一点。我们必须正视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特别要警惕,别人的孩子有些是通过提前训练而达到的领先,那就不足为训。作父母的需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不能被别人在“鄙视”压迫所裹挟,而失去理智.

2.十分尊重但不迷信老师

大多数中小学老师均有多年教学经验,见识过众多同龄的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判定孩子的水准与习性,所以,他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是,他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经验的局限,并非一定适合我们这一个孩子。在小学、中学的十二年里,每学期的家长会前,我都会与每门任课老师交流半个小时以上,充分听取不同老师从不同角度对儿子的评价与分析,正确比较他们看法的合理与局限,十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与指点。琅琊路小学的余玉茹、张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刘洪雷、朱征、尚媛媛等老师,比较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亲身体验的视角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一个脚印逐步提升,耐心等待孩子的正常发展。当然,也有老师比较善长“跨越教育”,强制做一些机械、套路的但有效的训练,我们也要敦促孩子去适应现行的教育体制,但必须提醒孩子在应试与素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就是需要父母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有益,什么是应当坚持的,什么是应当放弃的。

对于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从不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奖别人而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样会伤害到孩子,而激励作用并不大。我们用的是管理学上的“标杆学习”,自己研究一下别人在那里、在何种程度上比我们的孩子优秀,同时寻找出赶上他们的途径与方法。举例子说,每次期末考试之后,我都会去找老师,查阅总分与各科成绩的班级平均年分数与最高分数,年级的平均成绩与最高分数,从中了解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哪里不足, 哪里差距比较大,这种差距是孩子努力的不够,还是老师教学的缺陷。然后,先选择容易赶上的科目强化一下;对于那些需要通过竞赛训练才能达到的,果断地放弃;还有一些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赶上。父母要关心的是孩子的长远幸福和根本利益,而不是一时表观现象。如果不是孩子的“长远幸福和根本利益”,父母应当有义务提醒孩子放弃或拒绝。例如,我们放弃了琅琊路小学老师举办的迎考南外的补习班,也拒绝过南外老师给予的额外辅导。

即使在被人看来是十分风光的前途,父母也应当不被“一时表观现象”所迷惑。这才是真正合格的父母所为!我们孩子高二的时候有机会去新加坡上学,当时他要去我也同意了,但我有一些担心,因为去那里上学就要在那里工作,大学毕业后需要服务6年。我们很担心孩子有更远大的科学志向,不愿意大学毕业后立即就业完成服务的承诺。虽然很多人都是毁约赔钱后离开新加坡的,但是这样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人家承诺资助你上大学的前提条件,但是你却不肯服务;虽然把资助的钱归还了,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问题,说明没有基本诚信。孩子的妈妈坚决把他拦下来了。2006年,孩子出国比较困难与仓促,我们也支持他去。实际上那个时候他获得保送北大的机会,决定出国后就立即主动将机会让给其他需要的同学。

30年来,我一直以儿子的幸福成长为唯一考量,不仅要考虑进什么学校,能否顺利进入什么项目,还要考虑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能够过好这一阶段的学习与研究生活,尊重儿子最基本的权利----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为儿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引导、激励与鼓励。我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我讲的东西都是有根有据、有出处,有案例的。不要觉得孩子上的学校比我们好,受的教育比我们高,我们就不如他们,我们仍然要给孩子关怀、爱护和指点,因为我们可以用别的方式去影响他,仍然可以去给他某些帮助。我们要教会他们“再生能力”,引导他们“自己运动”。我们要引导、辅助、观察、监督他们的成长,不是代替、不是给予。

目前国内有个严重的情况,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们“误读”了“全面发展”或是“多元智能”,让孩子什么都学,没有假期,孩子的压力其实非常大,这个社会无孔不入地向着孩子传递着世俗的观念和压力。但是,认知规律与教育准则强调放假与上学的交替,被无情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没有了一张一弛。当孩子喊着向你奔跑过来求助的时候,当孩子迷茫、慌张、处在最困难的时刻,作为父母,你能做的一定会比老师、比社会多得很多。这是你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3.虔诚敬畏学校的课程学习

努力按照学校要求学好每一门课程,跟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确保学校课程学习的质量。这是要从小学开始逐步培养,经过中学的反复实践,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不能为一时的分数成绩所左右,这一点不能动摇。千万千万要按部就班,不要有任何超前的想法,现实中有超前学习的神童,天才确实有,但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只是普通孩子,不是天才,千万不要去做那个事情。所以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在中小学的时候一定要学好课程,按部就班。当然可能好成绩不一定有,好荣誉也没有,没有就没有,这就是“孩子,你慢慢来”的真谛。不要着急追逐早期的成绩如何好。国人的有些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资源有限,比其他人稍微优秀一点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现在好的教育资源多了,不需要这样做了。可以看看美国的教育,在大学之前都不太追求成绩和排名, 就是因为那样做破坏了教育规律。

当然,也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良好的学业成绩是知识结构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综合素质的基础。绝不提前进行课程学习,也绝不做高强度的竞赛训练。国人普遍对规则没有尊重的习惯,而且善于将聪明才智和时间精力花在了“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例如,中考、高考复习中的投机取巧,体育比赛、学科竞赛中的陪绑训练,等等。或许正是此,国人在科学上、商业上、文明中对人类少有建树,因为他们把聪明才智放错了地方。其实,在西方人眼里,过度复习就是作弊。为了某种考试、竞赛,在老师有组织的指导下的准备,或许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但在大学、研究生的学习中,怎么可能在有这样的条件?如果是真正的科学研究或者商业活动,更不可能有人给予复习与指导。“作弊”式教育、竞赛体制与观念是导致中国鲜有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们要把孩子真正看作成人。虽然在一定程度还需要家长与老师给予相应的关心和帮助,但决不能因为怕他们“摔跤”,而永远不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走路!常常痛感的是,如今学校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常常忽略这些看上去形而下的艰苦训练,却把那些浮光掠影、吟风弄月的本事,当作自己的看家本领;或者把学校课本上严格的基本训练,仍然看成业余爱好和兴趣的延伸,看上去花团锦簇,实际上花拳绣腿。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虽然有些是没有用处,多余的。但是我们教导孩子,100分的试卷一定要朝着120分去努力,就算意外滑下来到80分,那也比朝着60分去做会好很多。

跨进世界名校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是如何上好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选课就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我十分清楚选课的重要性与难度。有的同学因为选课难度过高,强度过大,导致GPA不高,以后难以申请到更好的学校或工作。还有的因为选课时间分布不当,导致没有按时毕业。现在有一个不好的风气,很多孩子为了提高GPA就选择容易的课程,这样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我们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计划,选择所学专业最需要的东西,即使难一点的课程,策略地适当分散一下。比如说规定要上文科的课程不要在第一年上,可以推迟在第二、第三年上,我们孩子有门文科的课程在大学四年级才上的。第一年上数理化的课相对简单,文科的难一点,但文科也是必修课,所以不要选的太多,也不要投机取巧。有一年儿子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研究,我问为什么没在暑期学期修一、两门课。他跟我解释,暑假去修课的都是成绩不太好或者做带薪实习的学生,所以老师会松一些,成绩给的也会高一些,但是如果申请美国顶级学校的博士项目的时候,人家看你的成绩是在暑假修来的,这个成绩就会打八折。有很多成绩好的学生,最后申请的结果不好,什么原因?很多孩子很多课都是在暑期学期上的,平时上课少上一点,可以努力有时间争取一个好成绩,最后实际上去申请研究生项目的时候别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当然选课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安排,不要太紧张,要休息还有看分布。有的是一年的课程,你要这个学期不选,下个学期这门课没有,要注意协调这个时间。在这个中间最重要的是GPA的成绩高和知识结构合理。还有一点就是孩子每年的学习成绩父母一定要看,孩子说考得很好,也不是不相信孩子,但是会有一些其他情况要注意。比如有个孩子考试成绩都是90几分,但是GPA只有3.5,我当时发现,就说成绩肯定有问题。结果看了他的成绩单,发现平时有缺课,做实验的成绩很低,所以总分就不高。作为父亲,需要了解孩子国外的教育体系的。大部分家长都觉得考试考得好一点。分数不低,不太重视这个,其实是十分重要。

学业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关键指标,无论是申请研究生,还是求职。一般来说,成绩第一,经历、经验第二。如果因为上了名校而成绩不好,会失去自信心。大学成绩如果不好,虽然不一定就无路可走,但至少可以说未来的道路走起来就可比较艰难。在2009年5月,也是儿子最悲观的时候(那个学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我坐在他的床边给予他恰如其分地鼓励与评价:也许你不是最优秀的本科生,但是你是最合适的“准博士生”。次年年初,孩子终于一举拿下美国顶级大学医学院排名前三的三所医学院的全额奖学金(第一名的哈佛医学院除外)

有一些事情是孩子没意识到,我们意识到的。我孩子是孤独感比较强的人,他觉得父亲给了他很多的压迫,想摆脱这种压迫,所以他很喜欢读卡夫卡,他读的书我都是后来才去看的,所以才知道他是什么状态,我推荐给他看的书他都不看。他对欧洲大陆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刚开始选课的时候他想选德国古典哲学,我坚决反对。他问我为什么反对,我说我很支持和欣赏德国古典哲学的课程,但是你不要去修读,因为德国古典哲学里的思想的艰深、语言的晦涩,对他来说太难了一点,还是早到了他强烈抵制。最后我跟他妥协,如果他坚持去上哲学课程,那么就去学有哲学意味的符号逻辑(或数理逻辑)。符号逻辑(或数理逻辑)可以很好地训练了他的逻辑思维,也为后来他无准备的情况下参加GRE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儿子的人际关系不很好,基本都是与同学聚会吃完饭就回家,学习期间几乎不参加什么活动,也没有游玩过,因为我当时反复跟他强调学业比较重要。虽然也有些不合时宜,但大学的时候读好书,多付出一些努力,是会为未来奠定很好的基础的,成绩好会抓住很多机会。我提醒孩子参体育运动的目的除了锻炼身体之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勇气、合作精神和男子气概,能够教他们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拼到最后一口气。同时,体育运动需要参与者懂得自我控制、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同时,也需要与教练、队友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在与对手的身体接触中,学会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都是现代市民社会必须遵守的起码规则。不喜欢体育的人,在社会交往方面一定存在某种缺陷,只能是“不跟陌生人打交道”。 孩子是我们的“原始股”,需要父母非常耐心地等待与极其精心地培育,这不是为了我们自身的面子,而是为了他未来的幸福,为了他能顺利的生存、发展、成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6423-1320838.html

上一篇:与子书:主动掌握好自己的发展节奏
下一篇:在耐心等待中精心培育(下)

7 赵凤光 王安良 黄永义 姚伟 宁利中 许培扬 夏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