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中年话中庸之-DIKWP内容与认知图谱

已有 1588 次阅读 2022-9-20 11: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年话中庸

段玉聪(Yucong Duan)/2022-09-20

亚里士多德讲人生的目的是幸福,要想突破动物的幸福,人的幸福在于充分发挥人不同于动物的特性。我们通常简单的认为复杂是由简单发展来的,因而复杂包含了简单,进而由这一复杂对简单的包含推得复杂的人理解简单的人,简单的人却难以理解复杂的人。然而从计算算法的角度,拥有复杂的内容却更难以在众多简单的可能性中定位具体的简单,也更难以实施化繁为简。

早上散步浮现刘永谋先生近日博文:“真学好哲学的,不崇拜哲学家”。想到了另外的意思,逻辑的思维方式经常被用错,非黑即白的结论非常容易获得,却也是无法更能掩盖真相。我想中庸虽然不是通常理解的清晰的是非或精确的数值,但也不归无缘无由的形而上学的玄变,而是可以放在认知过程中来人性化的。从DIKWP的认知DIKWP与内容DIKWP交互来建模,“你崇拜哲学家吗?”这个提问的意图是获得回答者认知中的价值观念基础。这个回答的答案的有效性取决于先决条件,回答者理解什么是哲学家,而理解什么是哲学家必然要求回答者有效理解什么是哲学。用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的概念语义澄清,这里的“有效”要求对相关概念的完整与正确的理解,此“正确”来源于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符合相关内容所呈现的不被阅读者认知DIKWP干扰的DIKWP建模。

这里的“干扰”来源如下:

(a)之一是用内容DIKWP理解者的DIKWP有意无意的替代了内容中呈现的内容DIKWP

(b)干扰之二在理解内容DIKWP形成融合的被理解的DIKWP过程中在内容DIKWP与阅读者DIKWP交互中引入了不必要的阅读者DIKWP衔接或者进行了错误的衔接选择或抉择;

(c)干扰之三在理解内容DIKWP形成融合的被理解的DIKWP过程中由于阅读者DIKWP不能匹配内容作者创作相关内容时所期待的必要的读者DIKWP模型,从而形成了不完整的被理解的内容DIKWP结果。

情形(c)如果发生了就会对“你崇拜哲学家吗?”这个提问的意图所期待的结果完整集合{有效的否定,有效的肯定}造成例外结果,也即{无效的否定,无效的肯定}

话语既有话语域,也有话语阈,不知多少迷茫被迷茫,除却巫山还是云? 

人类如果没有主观抛弃语言也可能也在客观远离语言,拥抱大数据、大信息、大知识、大智慧却不敢肯定或确认DIKW大意图的存在,也许是个悖论的开始?

没有确认的意图,却在寻找解释?

力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呼吁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意图似乎大爆炸时代,其分散性超过人类聚合能力的“知识人性化”与“教育人性化”。

注释:

DIKWP模型就是DIKW+P(意图),按照内容的理解者Human和被理解的内容本身Content,分别对应到DIKWP的理解者主观认知的DIKWP模型和理解者面对的内容或语言概念的DIKWP内容。内容被各种语言通过创作者呈现,通常是呈现了创作者希望表达的认知内容的一部分,在这一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会通常会面对一个对潜在的阅读者的认知DIKWP的建模,从而进行内容呈现部分的取舍,获得内容DIKWP(Output(Content)),而期待的结果为阅读者拥有必要的创作者所期待的阅读者认知DIKWP(Human),从而实现对创作者创作的内容DIKWP(Content)的理解,也即实现:DIKWP(Content)::=DIKWP(Output(Content))+DIKWP(Human)

DIKWP模型(DIKWP Graph)包括:数据图谱(Data Graph),信息图谱(Information Graph),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智慧图谱(Wisdom Graph),意图图谱(Purpose Graph)。

DIKWP内容模型(DIKWP Content Graph)包括:数据内容图谱(Data Content Graph),信息内容图谱(Information Content Graph),知识内容图谱(Knowledge Content Graph),智慧内容图谱(Wisdom Content Graph),意图内容图谱(Purpose Content Graph)。

DIKWP认知模型(DIKWP Cognition Graph)包括:数据认知图谱(Data  Cognition Graph),信息认知图谱(Information  Cognition Graph),知识认知图谱(Knowledge  Cognition Graph),智慧认知图谱(Wisdom  Cognition Graph),意图认知图谱(Purpose  Cognition Graph)。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29562-1356106.html

上一篇:2012-2022归国海南大学10周年补零
下一篇:寻找中文局部具象-顾城的诗

2 马德义 李俊臻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