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

博文

劝学新篇:24岁前必读的一部书 精选

已有 8441 次阅读 2022-6-5 09: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思想家和文学家荀子写了一篇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论说文《劝学》。文章里,荀子通过精练语言,贴切设喻,严谨结构,令人信服地论证学习的重要性,阐明学习的正确态度,介绍学习的内容和途径,并揭示学习的最终归宿,为培育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新世纪,欲投入大量精力去诵读荀子所推荐的诸如《诗经》《礼经》《乐经》《尚书》《春秋》等经典古籍,已不切近实际。那么,如何在不耽误专业学习的前提下,迅速有效地构建如同诵读经典古籍所带来的文字功底呢?我的答案是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而且最好要在24岁(或大学本科毕业)前完成。当年,一介农民后代,矿工子弟,20岁的我走进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府,攻读着一门未曾选报的专业;在万般惆怅迷茫中,我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于本科二年级时,选择了科技文献翻译作为毕业后的职业归属。于是,我着手阅读并强记《英汉小词典》和《新华字典》,为未来的职业追求做必要的准备。结果,我歪打正着,不经意间拾到了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使我在后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把握住了迎面而来的一次又一次关键机遇,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硕果。下面,我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谈为何要在24岁(或本科毕业)前阅读并强记字典?怎样阅读并强记字典?阅读并强记字典有什么益处?希望此文能给那些未满22岁,迄今没有系统地阅读并强记过字典,但立志高远的同学提个醒:生命中所剩的记忆力最强盛的时间已不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尤其希望此文能给那些出自寒门,感觉前程渺茫,逆袭无望的青年学子指条路:与其漫无目标瞎折腾,不如静下心来,学点真本事,赶上生命中记忆强盛的末班车,为打赢今后的翻身仗夯实语言基础;同时也希望此文能给那些已满24岁,尚未系统地阅读并强记过字典的读者带来些许安抚:虽然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盛的时间已经过去,分心的日常事务导致记忆效果大不如前,但读一点字典总比不读好,且行且珍惜吧。

何要在24岁前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字典作为一种工具书,是用来查找的,而不是用来系统地阅读并强记的。一者,字典内容繁多,若缺乏有效的方法,系统地阅读并强记难度很大;二者,字典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或按部首和笔画排列),许多相关词汇被人为分开,系统性地阅读并强记会让人感到困惑与无趣。三者,在现行以扫盲为目的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们能够识字,进行语言交流已绰绰有余,完全无必要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因此,在专家学者推荐的书单里,古今中外各种经典名著往往占据显赫的地位,而字典大概率被排出之外。这里,我来谈谈为什么要在24岁(或本科毕业)前优先阅读并强记字典而不是中外各种经典名著?至于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的难度困惑与无趣的问题,将在下一节讨论。

大家知道,作为语言词汇的列表,字典包含着各个词汇的发音、词源、定义、用法、翻译等信息。因此,字典是文字功底的根本,是文学创造的基石。古今中外经典名著都不过是字典的衍生物。况且,每一部经典名著里包含的词汇量远不能与字典相比。即使你读完所有经典名著,都不一定能达到字典的词汇量。换言之,少读几部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对一个人文字功底的影响不明显;倘若没有系统地阅读并强记一部字典,那一个人文字功底就有致命伤。就像一个只会熟练使用中音阶键,而不熟悉低音阶键和高音阶键的钢琴演奏家,其演奏水平肯定高不到哪去,更不用说音乐创新了。至于为何要在24岁(或本科毕业)前系统地阅读并记忆字典,我们可以从记忆的规律(即,人的记忆力在24岁前是逐步上升的,而25岁后是逐步下降的)中找到依据。因此,在记忆力逐步上升的,几乎不受琐事干扰的24岁(或本科毕业)前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可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还省得将语言学习的包袱带入研究生或全职工作阶段。反之,在记忆力逐步下降,随时都可能会被其它事务分心或耽搁的25岁后去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效果通常欠佳,大多时候事半功倍。

怎样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这里,我以《英汉小词典》(约一万五千词汇)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快速,有效且有趣地阅读并强记字典的。本科二年级时,我制定了阅读并强记字典的计划,每晚十点至十一点半读一页,并将每页的生词写在笔记本里,以便于复习(当时,我所在的学生宿舍楼,每晚十点准时熄灯;一等熄灯,我就拿着字典和笔记本,在夜深人静时,借着走廊的灯光阅读)。开始几周,我采用常规机械记忆法,效果不理想,总有一些单词记不住。后来,我发现,对于记不住的单词,只要将与其形态或结构相似的词找出来一起记,就忘不了。比如,通过添加或替换an前的辅音,可以找出一系列形态或结构相似的词:ban→can→clan→dan→fan→jan→man→nan→pan→plan→ran→tan→van→wan,这样有助于学习和记住一连串的单词。后来,我又注意到,这条单词横链里的每一个词,都可以找出其同义词或反义词,形成竖链。比如,ran是run的过去时;run的同义词有bolt→charge→dart→dash→gallop→jog→race→rush→sprint;run的反义词有dawdle→stay。将run的同义词放横链上,run的反义词放横链下,就形成了一个十字网。以后有时间,还可以将与竖链里的单词在形态或结构上相似的词找出来,形成新的横链。比如,与jog形态或结构相似的词有bog→clogcog→dog→flogfog→froghog→jog→log→mog→nog→tog→wog。余此类推,由一个个单词组成的小网,逐渐汇合成大网,最后整本字典就像一个庞大的纵横交错的网络在脑子里储存下来。有时,忘了一个单词,只要通过回忆由其形态或结构相似的词所组成的横链,或由其同义词或反义词所组成的竖链,就可知道大概。这样,不仅增强了记忆效果,而且让阅读并强记字典变成了一件趣味无穷的事情,记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为了保证最佳效果,每天只用字典里易忘的单词建一个横链或竖链(每条链约10个单词);一年下来,至少可以记3650个单词,两年则至少记7300个单词。考虑到各种交叉的横链和竖链,两年记下整本词典(15000单词)完全不成问题。按照记忆的规律,有效的记忆需要30分钟,24小时和每周的复习。我每晚睡着前和每早醒来后的头一件事就是回忆刚学过的单词和相关单词组成的横链与竖链,其它时间(比如食堂排队等)都是复习笔记的好机会。每周五下午的学生大会是我练习使用所学单词的良机。我尽量用英文将中文报告记录下来,遇到不会写的字,就先记下中文,会后再查字典,从中又学到一些新单词。经过两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英汉小词典》里很难找到我不认识的单词了。接着,运用相似的建网办法,我在大学本科最后一年里阅读并强记了《新华字典》(约8500字)。

有人说,字典里的单词如果不常用,记了之后也会忘掉。但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键是你在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时,脑子里已经刻下了深深的印迹。只要以后需求,稍一凝神,那些似乎忘了的词汇又不知不觉地回来了。这有点像学游泳一样。小时候学会了游泳,以后多年都没机会下水练习,某一天忽然掉进河里,小时候学会的游泳技能将很自然地发挥作用。还有人说,人的脑力是有限的,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会挤兑脑内的空间。这真是多虑了。其实,现行人材培养模式只让人脑的潜力发挥了5-10%。比如,大多数人高中毕业后 报考大学,在尚未详细了解个人真正特长的情况下,几近随机地选修一门专业,并以此为职业,直到退休。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其专业之外的90-95%脑潜力都未有发挥的机会。我觉得,当年如果选择了语言,哲学,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或其它专业,而不是生物医学,我一样能够在其中的任何专业有所建树。所以说,人脑的潜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这里顺便提一下,大多数人基本不可能攻读两个不同的专业学位,而少数人却可能会在其专业之外有不错的主意。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或研究记录,这些好主意往往得不到研究资助。因此,我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一个新的资助类别,用少量资金专门支持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申请人。一旦进展顺利,便加大资助力度,这样有可能带来重大的原创性突破。

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有什么益处?我所琢磨出来的从已知到未知的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的办法(即建网法),不仅有助于快速,高效和有趣地筑建文字功底,而且可带来许多预见得到的以及预料之外的益处与效果,包括磨砺攻坚利器,提高写作水平,确保可持续性原创力。

首先谈谈磨砺攻坚利器。语言知识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不可壑缺的。因此,语言测试很自然地成为进入各行业的关卡之一。比如,当下研究生录取就需通过专业和英语等科目的考试。虽然专业科目可以突击复习,但英语科目就倚赖长时间的积累。一般地说,英语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考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有的题目将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词汇排列在一起,让考生做出的选择;还有的题目使用一些不太常用的词汇,如果考生从来没有见过,就只能猜了。倘若考生经过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把整本字典变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储存脑中,就像手握攻坚利器一样,将有惊无险地闯过英语考试关。记得当年报考研究生时,由于对自己所达到的程度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敢选报出国研究生。我的师兄叶溥增说,你的英文那么好,一定要选报出国研究生啊。那时不少单词他都要查字典,而我可以很轻松地列举出一连串的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与其形态或结构相似的词(当然,要是还能讲讲各词的词源,列举一,二个相关的成语或名言,那就是字仙了;不过这些还是留给语言本科生去做吧,我们理科生能做到前一步,已足矣;可以说,一个阅读并强记了字典,对其中每一个字都如数家珍的语言老师,肯定会成为其学生争相仿效的楷模)。凭着几年内筑建的英语文字功底,我比较顺利地通过了研究生英语科目考试。除了英语考试,扎实的语言功底对专业科目考试也有裨益。当年我的研究生三门专业科目考试并未要求将相关专业词汇用英文写出来,但我都写了,突显了我对这些科目的熟悉。据说,我在其中一门专业科目考试中拿了最高分(我额外写出来的英文专业词汇似乎帮了忙)。

其次谈谈提高写作水平。现代职场一刻都离不开语言知识的应用,时不时都要撰写研究报告,综述,项目申请等。由于99%的人只习惯查字典,而没有系统地阅读并强记过字典,这些人在撰写研究报告,综述,项目申请时常常因为语言功底不扎实而感到力不从心。有的人写研究报告还勉为其难,但要写综述,就无所适从了。还有的人写自己熟悉的专业综述尚凑合,但将题目扩大一点就不灵光了。其实,撰写综述的关键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将原作者的话变成自己的话。通过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你的文字功底要比99%的人(包括许多研究报告的原作者)强许多,可供调遣的词汇也多得多,撰写综述自然就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阅读并强记了《新华字典》,筑建了坚实的汉语文字功底,写得一手不错的中文文章,那么,你的中文文章就是翻译成英文也将有很强的可读性;反之,也一样。要是你连《新华字典》和《英汉小词典》都阅读并强记了,两种不同语言还会产生互补作,相得益彰,写作各类及各种题目的文章对你来说都不在话下了。

最后谈谈确保可持续性原创力。文学作品的原创力取决于作家对生活的透彻观察与归纳及语言表达功力,而不取决于作家读过多少中外经典名著。事实上,对读者来说,各种中外经典名著代表着二手资料,而非一手资料,一个作家是不可能靠照抄经典名著的二手资料而得到原创作品的。如今为什么很少有文学大家出现?依我来看,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专业与业余作家未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缺乏实的语言功底,即使多姿多彩的生活呈现在面前,也写不出憾动读者心灵的原创作品。通过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所筑建的文字功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对科研创新的可持续性原创力也有着深远影响。在不少著名科学家的故事里,我们常常读到这样一个细节,即他们都有着非常扎实的基础教育。但这些科学家从扎实的基础教育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关键技能,不得而知,故而无法效仿。结合自己后来科研创新体会,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科学家从扎实的基础教育中学到的关键技能就是可以通过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而造就的文字功底和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文学创作与科研创新有不少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学创作要从人类社会活动与言行中观察和收集原始资料,进而分析归纳,写出高于生活的作品;而科研创新要从自然界或实验室获取原始资料,分析归纳,做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这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只要稍加留意,你会看到这样一个不争事实,即当今不少颇有天赋的研究生,进了藤校大牛导师的实验室,攻下了博士学位,可能还发了一些高引文章。这些人毕业后,虽然也能拿到了一些研究经费,做些相关的科研,但鲜有超越其大牛导师的。究其原因,藤校的大牛导师一般都有不错的文字功底和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你到大牛导师实验室作研究,导师是原创,你充其量不过是跟班。要是你自己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你很难跳出导师的思路与范畴,开辟一片新天地因此,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就谈不上可持续性原创力。

综上所述,字典是语言词汇的列表,字典是文字功底的基础,是可持续性原创力的源泉。通过我所琢磨出来的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的办法(即以形态或结构相似的词为横链和以同义词或反义词为竖链的建网法),不仅可以快速,高效和有趣地构建文字功底,而且还可以培养和锻炼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磨砺攻坚利器,提高写作水平,确保可持续性原创力。因此,在记忆力强盛,基本不受琐事干扰的24岁(或本科毕业)前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不但可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能够避免将语言学习的负担带到研究生或全职工作阶段,从而顾此失彼,顾彼失此。毫无疑问,我在24岁(本科毕业)前阅读并强记《英汉小词典》和《新华字典》称得上是改变命运的一次实践,因为我本科毕业后的学习与工作的成就很大程度都要归功于由此而来的文字功底和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有幸考上了名校,并进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千万不要以为你可以就此躺赢了。趁着大学本科毕业(24岁)前,系统地阅读强记字典,构建文字功底,方可保日后无恙。不然,你要担心像我一样的名不见经传,但勤勉刻苦的寒门之子在语言掌控和可持续性原创力等方面把你甩的老远。如果你出自寒门,或因某种缘由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与专业,千万不要放弃。在阶层固化日显的情形下,系统地阅读强记字典,是留给寒门之子为数不多的栈道之一。字典不认背景,财富与性别,只认功夫。只要努力,你也可以像我这个寒门之子一样在语言掌控和可持续性原创力等方面有所收获,从而实现逆袭之梦。可以预想,若干年后,如果没有系统性地阅读并强记字典,你都不可能当上大学中文或外文教师,甚至中学语文或外语老师,也做不成报社或杂志社的编辑。还可以预想,未来的文学大家和科学大家将大概率出自那些曾在大学本科时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的人,而不是那些没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的人。鉴于系统地阅读并强记字典在构建文字功底和确保可持续性原创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猜想,如果字典能像今天一样随手可得,而且还有一套快速,高效且有趣的通过建网帮助记忆的办法,战国时期的荀子或许会在其《劝学》一文中,将字典包括在其所推荐的书目里。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46843-1341622.html

上一篇:我的寻职故事
下一篇:科研创新:杰出与平庸的界河

17 孙颉 郭战胜 黄永义 武夷山 姚伟 郑永军 朱志敏 许培扬 郁志勇 康建 郑强 郭文炎 籍利平 段含明 张宇 王恪铭 范会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