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dazhe 世界的极限在哪里……?

博文

关于结合

已有 1601 次阅读 2021-1-25 12:17 |个人分类:系统学与科技原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接下来讲一讲系统的结合。要研究一个问题,先要弄清其名称含义,而要研究结合,亦先要弄清它是什么,及其历史背景和渊源又是什么?按照字典解释,“结合”一词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专指结婚,后者则是指两个事物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合这一理论,它所描述的更多是一种关系。其最经典之用法即如“采取A与B相结合的方式”。

其实结合做为哲学方法之雏形,出现的时代早之又早,历史悠久到甚至可算为人类最早的科技文化之一,其或可追溯到因远亲结婚而造成之民族融合,及驯养家畜时之杂交等。婚姻制度上之结合应该是人类文明最早之结合。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科技文化的大举涌入,东西方之交融到处都是,即使是我们国家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也是与外国融合之产物。为了使社会主义这一舶来品能适应中国国情,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结合论”,其即为典型之“土洋结合式”思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政治如此,科技上亦然,比如具有中西合璧式风格之建筑,在中国近代屡见不鲜。其实说起来,中国人借鉴外国由来已久,即使是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单元如斗拱、飞檐等,其所形成其实也都是融合了印度佛教风格。再如陶瓷制造工艺“珐琅彩”,其也是属于东西方结合式之事物。而这些事物之出现都源于不同文化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所谓艺术上的结合,其实在中国很古就是实际存在的。宋代艺术家皇帝赵佶的绘画作品,其特点便是“诗、章、字、画”四结合,即把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水平画作。可以说,结合式风格在中国艺术创作中由来已久,不过并未因之而形成一套完备的艺术理论。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跨界”理论,其应用之一即是音乐风格之跨界融合,如古典、乡村与流行等曲风之间的跨界,可以说这是使不同领域间发生了密切联系。在系统论等理论指引下,还出现了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混合而成的混合计算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混合而成的混合电路及前苏联的ALGOL语言与COBOL语言混合而成的某种计算机语言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体现为不同领域的事物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可以用系统结合的原理解释之。

记得儿时看武侠片《绝代双骄》,里边有一种绝世武功叫“移花接木”,长大后学科学技术才发现“移花接木”亦是一个科技原理。《三国演义》里说到诸葛亮有几种发明创造,如木牛流马、馒头、连机弩,还有八卦阵和民间流传的孔明灯,评书里说其中不少来自孔明夫人,从系统角度看来其成功的源头在于进行了观念上的移植和结合。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之内心与外物的结合,是世界最重要之结合,人之认识世界即开始于此。人的一切主观思维,都源于其与外部客观世界之“相结合”,此时主客观之间便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而“与什么结合”的问题,往往是决定人之水平的重要因素。如科技创新,其往往源于个人知识、灵感与外部事物的结合。但是如果高科技懂得少的话,那或许就只能结合“常见之事物”;反之就可结合一些具有高科技特征的事物。科研往往需要结合“实验室中的事物”,并非全部结合日常生活的事物,而这时一般人就会无能为力。由此可见,人的生活环境和视野不同,与其发生密切联系的事物也就不同,思维之特征和水平也就会大有不同。

为什么要将结合做为系统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因为所谓系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构成的组合体,即是由若干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这其中特别是对矛盾两极的结合尤为重要。因此结合在系统学中的作用,好比1+1=2之在数学中作用一样,乃是系统学之基本原理。不过只懂得结合论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好比人只懂得1+1=2不能被称为数学家一样。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51349-1268868.html

上一篇:结合与组合之异同
下一篇:关于组合

1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