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高奇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gaoqi666 经典热力学也称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系统由一个热力学平衡态变化至另一个热力学平衡态的准静态过程的自发性; 它是真实热力学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水相图中三相点温度的热力学估算
2023-5-8 06:57
水相图中的三相点通常是指水的相图中三条两线平衡线的交点. 由于水的液-固两相平衡线与水的液-气及固-气两相平衡线纵坐标的物理意义不相同,也可将三相点简单定义为水的液-气两相平衡线与水的固-气两相平衡线的交点, 参见如下图1. ...
36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水与碳酸钙的两个热力学共性探究
2023-4-27 08:32
本文拟结合热力学基本原理,探究CaCO 3 (s,方解石)与H 2 O(l)的两个热力学共性:①分解压与饱和蒸汽压; ②热分解温度( T c )与正常沸点( T b ); 供参考. 碳酸钙的热分解及水的蒸发反应方程式参见如下式(1)及(2): Ca ...
14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碳酸钙的热分解温度与热力学标准态
2023-4-26 17:07
本文拟探究CaCO 3 (s,方解石)的热分解温度与热力学标准态的内在关联,供参考. CaCO 3 (s,方解石)的热分解温度 CaCO 3 (s,方解石)的热分解是研究较多的热力学过程之一.CaCO 3 (s,方解石)的热分解反应方程式参见如下 式(1). CaCO 3 (s,方解石) ...
32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低碳链烃热裂解温度的热力学估算
2023-4-26 07:56
本文拟采用热力学方法估算惰性气氛中低碳链烃CH 4 (g)、C 2 H 4 (g)及C 2 H 2 (g)的热裂解温度,供参考. 热裂解温度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低碳链烃CH 4 (g)、C 2 H 4 (g)及C 2 H 2 (g)的热裂解反应方程式参见如下式(1)、(2)及(3). CH 4 (g)→C(s)+2H 2 (g)   ...
12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氯化物的热分解温度探究
2023-4-25 17:27
氯化物的热稳定性也是科研工作者较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拟采用热力学方法分别计算标态下碱金属与碱 土金属氯化物的热分解温度,并探究其实际操作意义. 热分解温度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碱金属、碱土金属氯化物的热分解反应通式参见如下式(1)及(2). 碱金属: 碱 ...
25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鲍林规则与ROH理论探讨
2023-4-25 09:23
本文拟介绍含氧酸的酸性强度判定的两个经验规则——鲍林规则与ROH理论,供参考. 鲍林规则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鲍林为解决含氧酸酸性强度的判定问题,提出了著名的鲍林规则 . 将含氧酸H n RO m 改写成RO m-n (OH) n 通式;其中n代表含氧酸中羟基 ...
21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力学基本方程在原电池放电过程的应用
热度 1 2023-4-24 10:34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最重要的系列公式之一, 已有的大多数热力学现象均可借助于热力学基本方程解 释.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可以产生电能(也称有效功), 此时热力学基本方程是否仍适用? 本文拟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该问题. 热力学基本方程 平 ...
146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无机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探讨
2023-4-24 07:44
本文拟介绍无机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规律 ,供参考. 无机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无机含氧酸盐通常是指:KNO 3 (s)、Na 2 CO 3 (s)、CaSO 4 (s)及Mg 3 (PO 4 ) 2 (s)等. 升高温度无机含氧酸盐将分解;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温度越高,则无机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越高. 热稳定性规律 2.1 ...
16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气态甲酸分子中OH共价键键能的热力学估算
2023-4-24 05:15
本文拟继续探讨气态甲酸 分子中OH共价键键能的热力学计算方法 ,供参考. 1. 标准摩尔焓变(Δ r H θ m ) 热力学计算 计算25℃标态下甲酸热解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 r H θ m ),甲酸热解反应参见如下式(1) & ...
1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气态醋酸分子中OH共价键键能的热力学估算
2023-4-23 11:06
本文拟介绍气态醋酸分子中OH共价键键能的热力学估算方法,供参考. 计算相关的主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参见如下表1. 表1. 25℃标态下相关主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中文名称 化学式 分子量(/ ...
13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