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高奇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gaoqi666 经典热力学也称平衡态热力学,研究系统由一个热力学平衡态变化至另一个热力学平衡态的准静态过程的自发性; 它是真实热力学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表面张力测量评述
热度 1 2021-4-23 08:25
经典表面化学将表面张力的产生归因于系统本体与表面层分子作用力的差异, 因分子作用力是微观力, 其本质是归于未知。 在外力作用下如果材料不能产生位移,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称为应变;材料发生形变时内部将产生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反作用力称为应力。应力可分 ...
49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化学势新定义
2021-4-22 08:51
本文拟提出化学势的新定义,并结合热力学基本方程,探讨化学势的部分热力学属性。 化学势的新定义 现有的化学势偏微分定义,即: μ B =(∂ G /∂ n B ) T,p,nC , 是一种纯数学拟合,偏离了化学势的物理本 质,有必要重新 定义 化学势。 ...
74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偏摩尔量与数学拟合
2021-4-21 15:08
多组分单相系统中各广度量,诸如 V 、 U 、 H 、 S 、 A 和 G 等均有偏摩尔量。B组分的偏摩尔量 X B 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B组分所拥的 X i ,通常可表示为: X =∑ X i =∑ n B · X B 则: X B = X i / n B (1) 式(1)中 X i 表示B组分所拥有的总 X 。 1.偏摩尔量的绝对值 ...
49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熵增原理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度 2 2021-4-20 00:14
熵增原理认为无论如何演变,隔离系统的熵永不减少。迄今为止熵增原理仍为经验定律。 能否利用熵增原理解决封闭体系热力学过程的自发性问题? 隔离系统的构建 热力学最关注的是封闭体系热力学过程的自发性问题,现将封闭体系与其环境共同构成一新的隔离系统 ...
7204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热力学基本方程解析
2021-4-18 17:5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重要的热力学教学内容,一些重要的热力学结论可直接由热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得到。 本文拟根据已有的能量传递形式,重新构建热力学基本方程,明确热力学基本方程每一项的物理意义并进一步解析有效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 设一封闭系统由“ ...
126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能量传递形式
2021-4-18 08:05
问题的引入 经典热力学理论认为: (a)因系统与环境间温度差所导致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热量。 (b)系统反抗外压所做的功称为体积功,记为:δ W T =- p e ▪d V (1) 式(1)中 W T 代表体积功, p e 表示外压. (c)功包括体积功及非体积功两部分,除体积功之外的 ...
26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元熵过程与复熵过程
2021-4-17 21:59
为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动力学将化学反应划分为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相类似,为揭示“功、热”的本质,可将热力学过程划分为“元熵过程”及“复熵过程”。 元熵过程 元熵过程是指熵变等于热量除以温度(热温商)的过程,即元熵过程满足: ...
22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力学能的结构
2021-4-17 16:58
热力学能也称内能,通常是指系统内部所含的总能量。 热力学能是系统的热力学属性(状态函数), 单位为kJ·mol -1 ,由于系统内部质点间相互作用复杂,热力学能的绝对值不可知。 热力学体系一直存在多个具有“kJ·mol -1 ”能量单位的意 ...
113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反应进度(ξ)与热力学计算的虚拟性
2021-4-17 05:24
1.热力学计算的表象 热力学规定:热效应是指反应进度 ξ =1mol时,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值。 例如:25°C, 标态下化学反应N 2 (g)+3H 2 (g)=2NH 3 (g),△ r H m Θ =-92.22kJ·mol -1 上式表明25° ...
43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可逆过程”与物理化学
2021-4-16 18:08
“可逆过程”是一个让物理化学爱好者望而却步的概念,尽管几乎所有的物化教材对此都有深刻的阐述,但效果不佳。 目前教科书一般观点是:对于任一热力学过程A→B, 如果存在其逆过程B→A, 当这两个过程连续完成后,系统又回到出发点,系统与环境均复原(即此循环 W =0, Q =0), 则过程&nbs ...
53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3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