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闻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here

博文

观点分享:一级学科"图情档"改名"信息资源管理"后

已有 2228 次阅读 2022-12-6 16: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看到一级学科学术研究热点的网络投票活动,结合手头工作,加上明年一级学科将正式改名“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合力作用“下,促使写下这篇有关改名的文字。


科学史案例:如图,在上个世纪,有关重要问题对立观点的碰撞火花,我们通过学术文献是可查询的。在这个世纪,则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比较遗憾。

1670315982553.png

上图是我没有发表的作品《情报概念的争鸣·分野·对话·共谋(1979-2020)》,搜集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400多条情报定义。很遗憾,2021年刚写好,学科就准备改名了,这个话题自然发表很困难了。


回到主题,大背景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正经历“中国化”改造,我的理解和原创表述是:从西方“自由发现的逻辑”转向东方“解决问题的逻辑”。简单来说:国家既然投入了,社会科学要办有益实事,去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那么”改名+中国化“,发展方向很有可能要调整。如果把整个学术界看作一个大组织,那么我的判断是:

  • 下策:教老同志用电脑,抢老同志的工作

    “知识”是“信息链”的一环,探寻“知识流动”主要机制和基本规律,是我们学科的一个重要议题。相信我们比其他学科更清楚:知识流动与学科地位的关系。我们的学术领袖们实际上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明确提出抓住“新文科”建设大背景,向一些传统学科输出方法和工具的知识。

    科学史的案例显示,这是可行的: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脱胎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早期主要分布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08-2014年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知识图谱大规模地渗透到了其他学科中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搭建的基础设施之上,图书馆学领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信息检索应用推动了数字人文的兴起与发展 。

    在一个组织里,你帮助老同志适应新技术,贴心设计"老人"软件和工具,他们会感谢。但是贸然走进老牌人文社科的领域,哎嗨,这样会倒霉的。

    科学史案例中:数学不及格、被巴黎综合理工拒掉的瓦尔拉斯,在移植物理学理论基础上,发明了均衡理论,拉开了经济学的“自然科学化”大幕;饶毅在北大讲座里提及,数学领域混不下去、搞统计的学者,在生物学领域开辟了生物统计学新天地;在我们学科,计算机技术专家很容易谋得一席之地。

    这些案例中,知识流动发生在自然科学内部,或者,发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科学主义“是有历史传统的,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但是,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形而上学”内容,诸如:价值、理想、情感之类,与自然科学和“精密化的社会科学”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市面上,技术异化的批判已经够多,如果喧宾夺主,依仗那些引进的“技术优势”去霸凌老同志,噗,在任何组织里,得罪老同志,终究会倒霉


  • 中策:避免附庸

    个人感觉,学科向着“应用计算机学”迈进一大步。为了避免彻底退化成为技术的附庸,无论如何要压制"技术崇拜",平衡人文VS技术。


  • 上策:稳住HR的活儿

    学术评价,是重中之重。在任何组织里,除非失智,任何同志都会与HR和谐相处。可以说,仅仅将”学术评价“工作做好,学科在学术之林就能有超脱地位。

    在”破五唯“大背景下,赶紧迭代量化评价吧!另外,千万不要做基于纯技术的学术评价

    记住科学史案例:”搜索引擎“和"学术数据库"。档我们学科琢磨差不多时,计算机来收割果实。新版本学术评价,要做计算机莽夫看不懂、抄不了的融合理论、实施方案。


  • 上上策:耳目尖兵参谋→预言家

       ”信息资源管理“,字面上看,其距离”耳目尖兵参谋“渐行渐远,像”仓库管理员“。我想其地位,在任何组织里都是可想象的(在组织里,别人怎么看很重要,直观印象来自颜值,就是看名称)。

        “耳目尖兵参谋”是二级学科对应国家事业的SLOGAN,学科专有财富,是周恩来聂荣臻和张爱萍等老一辈中央首长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定位2。附了魔,伟人加持过的精神财富,不恪守,那便真的失心疯了。

         科学史案例中(这是我原创的文字,书稿中):“一体化”运动使得中国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的学者们走到一起;第一次“大情报观”拓宽了时人的研究视野,其中的社会情报议题吸引了产业界的参与者“情报改信息”某种程度上促产了中国竞争情报学派 ;“IRM-KM ”范式的兴起拉近了学科与管理学大家庭间的距离;伴随“第四范式”的浪潮,学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紧密携手;第二次“大情报观”进一步地凝聚了公安和军事院校学界,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学科发展合力

       一个组织可以做枯燥乏味的事儿,但需要竖起行大义的旗子。如果淡化“耳目尖兵参谋”,我想:很快会就有积极建设一级学科“普通情报学”的力量,分散走很多人。而离开的,恰恰是那一波最有想法、最有热情、最有理想的同志。

       最后的辩护:人类永远压抑不住对预知未来的渴望,特别迫切期待那些“定量的预言”和“新奇的预言”1。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至今仍尚未真正实现有关人类社会的预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外)。试想,一个学科如果能够建立那些预言人类社会的理论和学说,哪怕是微观理论,这个学科都应当享受供奉,这样的事业也是伟大的,有意义的!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方法论在人文范式与技术范式的张力结构中交错发展,矛盾运动推动并促进了学科方法论与方法体系的演进,并走出了对峙与排斥,走向了互补与整合。这样独特的实践土壤,是非常有可能孕育”预言家“理论学说的...遗憾


-------

这些我有关改名的观点。

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的毕业论文是“上策”,也有围绕“上上策”的理论尝试,这篇文章还请了高金虎教授帮我改,但是图情档学术界暂不认可(主要是我没想好),我毕业之前,会搞定的。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意图分析方法研究

以应对国家安全情报中不确定性的挑战

摘 要:国家安全情报视域中,不确定性是意图分析的最大阻力。从其他领域成熟理论中析取思想资源、创新方法、改进思维模式,对完善我国情报分析理论和方法,提高情报分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重新发现”政治学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在情报分析中地位和作用,提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意图分析方法。首先,综述学术界现有意图分析方法在不确定环境中的局限性,并探讨历史制度主义应用于意图分析的可行性;其次,为应对不确定性问题,析取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中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再次,提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意图分析方法,结合实例阐述一般流程;最后,探讨创新方法在应对不确定问题时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方法论;不确定性;意图分析;国家安全情报;历史制度主义;



最后:

成熟组织的方向,是由老板、外部专家、高管来决定。有视野的人给建议,承担负责的人来拍板。

从来没有让员工投票的。按我们学科的话说:热点≠前沿

选择方向时,要避免与乌合之众合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注释:


1  《科学哲学是什么》P313

2  学科史,记载很多了,找了一篇新近发表的《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回顾与展望:基于情报学理论的视角》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75429-1366792.html

上一篇: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方法论与方法体系,创作思路分享(1)
下一篇:方法论研究(2):在“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中认识“方法论”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