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大?(4) 精选

已有 5032 次阅读 2022-3-10 09:32 |个人分类:狂犬病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大?4

     前记:来自英国、南非、法国、德国、美国等5个国家的9位国际知名狂犬病专家联名在专业杂志《iruses(病毒)》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丽沙病毒)的综述论文。

新型狂犬病毒基本上都以蝙蝠为宿主。自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以来,对全球蝙蝠中的病原体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进一步推进了对蝙蝠狂犬病毒的深入研究。本文是对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一个小结,介绍了新出现的新型丽沙病毒可能对公共卫生构成的威胁,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本博客将陆续译介此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目录:

摘要

1.前言

2.丽沙病毒不断增长的多样性

3.长翼蝠属 Miniopterus)蝙蝠是遗传多样化的丽沙病毒的来源吗?

4.在法国莱达(Lleida)发现的蝙蝠丽沙病毒

5.在意大利发现的西高加索蝙蝠病毒

6.南非共和国的马特罗(Matlo)蝙蝠丽沙病毒 

7.蝙蝠宿主关联分析

8.蝙蝠丽沙病毒疫苗的可获得性

9.新出现的丽沙病毒

10.结论

参考文献 

2. 丽沙病毒不断增长的多样性(2)

image.png 

1. 依据丽沙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用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 method)进行系统发重建。自展检测(bootstrap test(1000次重复)中,相关分类单元聚集在一起的复制树的百分比显示在各个分支旁边。每个序列都标明了GenBank的登录号。使用最大复合似然法(Maximum Composite Likelihood method计算进化距离,以每个位点的碱基替换数为单位。在MEGA 6软件中构建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

 

  对于差异更大丽沙病毒,体内免疫攻毒实验表明,RABV(经典的狂犬病毒)疫苗产生的VNA(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不足以保护其抵御攻毒。

  遗传谱系II包括LBV(所有世系A - D)MOKVSHIBV

  另外三种丽沙病毒, IKOVLLEBVWCBV代表了在遗传和抗原上最不同的丽沙病毒,这些病毒暂时被划分在一个未来遗传谱系:遗传谱系III(2)然而,在这三种病毒之间似乎有有限的交叉中和作用,因此,它们不太可能在抗原上被归类在同一个遗传谱系中。

  遗传谱系I病毒与RABVSAD B19毒株的 cDNA克隆获得的SN株的平均(抗原)距离仅为2个抗原单位antigenic units AU) ,相当于多个丽沙病毒物种之间VNA滴度仅有4的差别。相比之下,高度遗传和抗原分化的遗传谱系III的丽沙病毒RABV SN疫苗株的平均抗原距离为10 抗原单位(AU,相当于VNA滴度1024差异(2)

参考文献:

Fooks, A.R.; Shipley, R.; Markotter, W.; Tordo, N.; Freuling,C.M.; Müller, T.; McElhinney, L.M.; Banyard, A.C.; Rupprecht, C.E. Renewed Public Health Threat fromEmerging LyssavirusesViruses 2021,13(9), 1769; https://doi.org/10.3390/v13091769 - 04 Sep 2021


相关博文:

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大?(1)

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大?(2)

image.png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大?(3)

image.png狂犬病毒的分类(WHO专题文献选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321292.html)

狂犬病毒的分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248763.html)

狂犬病毒的遗传谱系分类:丽沙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252453.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7754-1328785.html

上一篇: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大?(3)
下一篇:新出现的新型狂犬病毒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大?(5)

3 周忠浩 黄永义 张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