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登堂入室自由谈——如何迈出读书堂,步入创作室

已有 3367 次阅读 2012-6-20 22:29 |个人分类:教育放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历史学家, 陈寅恪, 不刊之论

   对于登堂入室的境界,我一直心向往之,然而,长期只能作门外之观。在学问上得窥堂奥是我们读者、学者、研究者所向往的。不过范围各有不同。
   古之学者以孔子“述而不作”为不刊之论,至多在先贤的基础上加以阐释,目的也只是让后学更好地理解先贤。
   读者则以有书读为快乐,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寿简斋先生》诗写过:“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辛亥年间南社姚光的《本事诗》:“徒倚闲窗月上初,仙霞朗润托明珠。银屏华鬓人如玉,红袖添香夜读书。皓魄横斜夜漏迟,重重花影上簾时,梦中占得销魂句,唤醒卿卿索和诗。”清朝的才子金圣叹曾感叹: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亦快哉。
   金克木先生有本书叫《书读完了》。里面介绍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
   然而,当今中国, 似乎什么都要创新了,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区,置身如此声势之中,不做创新型社民都难。不过,这种口号上的创新有多大含金量就值得怀疑了。我认为,能多一点读者型社民就是社会之福了。
   作为科学网的博主,创造应当是题中之义了。刘禅的“此间乐,不思蜀”的读书方式可能就是一种奢望了。就我个人而言,读书的快乐使我愿意一直读下去。 我愿意沉浸在书堆里,不想自拔。尽管明知庄先生告诫我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然而,想读书难(比如文革年间)、不想读书也难。
   由读书堂适时地转入创作室是形势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硕士生创作核心论文、博士生创作SCI在部分高校已是门槛。不管你读了没有、读够没有,交文章来是不含糊的。
   有说,日本是鼓励中年研究人员撰写SCI为主,中国则是年轻人做主。硕士生大量参与编书已不鲜见。我国似乎已经步入“读书不如写书”的年代。
   ……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0729-584203.html

上一篇:“倾国倾城”歧解的文化学考察
下一篇:“推敲”之推敲——鸟宿池边树,客敲月下门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