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以“知识囤主”为荣的60后——不小心“登顶”年代的饥饿潜意识

已有 3635 次阅读 2013-3-25 14:24 |个人分类:似水流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潜意识, 三年自然灾害, 知识饥饿

      我“生长在红旗下,生活在甜水里(小学时教材用语)”,不过,自然灾害却是难免。

      三年(1959-1961)自然灾害(本文不讨论“自然灾害”之争议)之后(1963)面世的我一不小心竟荣登人口顶峰。据介绍:“1962-1970是中国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的直接峰期,1971-1975年是这次高峰的延续期。由于经过1959-1961年的3年困难时期,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以后,国民经济迅速好转。人民得以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出现补偿性人口增长。9年间,全国共出生2.42亿人,平均每年出生2680万人。1963年是这次高峰的峰顶,出生率为43.37‰,一年出生2954万人。”

      说实话,对于粮食饥饿我记忆不深,因我对于食物向来不太重视,只求填饱肚子而已。对变质食物向来欠缺痛恨之情,反而安之若素。比如,稀饭夏日隔夜变馊后,掺上几叶韭菜回锅也别有一番风味。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突然天降甘霖、传来高考消息。然而,学习书籍的奇缺使我感受到极度的渴望。搜索枯肠,写信给北京的远房亲戚、托去上海出差的亲友,到处搜索中学程度的教材与读物。当时的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更如如天书一般难寻。

      长话短说,大学毕业,遭遇分配滑铁卢,自觉实施知识绝食。进入21世纪后,进入读研时代,这才如梦初醒,知识饥饿感涌上心头。

      这些年,由于网络之助,加上对知识可得性的恐慌,遂发扬“深挖洞、广积粮”的革命传统,必先积之而后快。单纯光盘就已刻录百盘有余,多少搜索时光付之流水!      

     

       附: 放眼全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是美国的生育高峰(此语与下面所贴表格来自《战后美国人口生育高峰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4期)。

 

 

 

注:表格与图件不是同一来源。表格来源见上述说明。图件来自网络,准确与否未核实。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0729-673793.html

上一篇:第二次土壤普查是苏联制还是国际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期待
下一篇:挖掘中国地学领域实用软件、程序的贡献者、奉献家—数据挖掘畅想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