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从自然思想者到自然思想家——兼谈苏格拉底的无知
陈昌春 2012-1-4 13:02
自然思想者是我的当下,自然思想家是我的追求。 少年时期,在1978“科学大会”的感召下,做科学家是挥之不去的理想。可惜命运多舛,韶华已逝,科学难成。如称科学工作者,我倒是忝列其中。 当今之世,古代百家、现代诸家、后现代杂家纷纷登场,纵论思想风云,给世人指点迷津。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30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寻找活着的理由——读赵鑫珊《观念改变世界》
陈昌春 2012-1-3 22:28
赵鑫珊的作品是所我爱读的。他的《观念改变世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他自撰的序名就很好玩:观念究竟是人的发现还是发明?他在书中说:“爱因斯坦从少年起,直到逝世,一直在寻找自己活下去的过硬理由或有关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爱因斯坦说过,他从陀氏(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得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31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人类发育史与地理垂直性的另类比对——演化与重演
热度 1 陈昌春 2012-1-1 20:37
人类个体的生命过程据说重演了人类演化的全部过程。我对于此种假说始终存有疑心。这种假说的经典推论之一就是人类起源于海洋。 关于物理与生理的联系,物理学家薛定谔著有《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我想从地理的角度作些比对。地理科学中的有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理性(或曰高度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30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民主”范解的“断代学”微思与“莱布尼茨或许不知道”
陈昌春 2011-12-22 16:14
据说邱吉尔说过“民主是个不好的制度,但是,还没有发现比它更好的制度,所以我们不得不用它”(我未核对过英文原文)。邱氏的“民主”阐释流传甚广,可以称作“民主”的“范解”了。 套用邱氏句式,我认为,从断代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今的“地球时代”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时代,但绝对不是一个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289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少见多怪”与“多见多怪”之“证辨法”散想
热度 1 陈昌春 2011-12-22 14:07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显明。 暂且不论“辩证法”是否不证自真的公理。不证的事实是:在大众语汇层面上,它已变成一个筐,可说是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41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大自然的隐私权、尊严与女性主义
陈昌春 2011-11-26 20:48
据称,著名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在人和自然之间,男性作为一个人类,而自然作为一个对象,在这之间,建立一种贞节的合法的婚姻,要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要让自然成为人类的奴仆,为人类所征服。自然科学家做实验,几乎就像中世纪对待女巫一样,要用各种技术发明和手段来折磨她,严刑拷问她,逼着她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31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幻肢感与幻知感
陈昌春 2011-11-25 22:16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研究视错觉和听错觉,以探索人类感知的奥秘。以截肢患者为例,有时他们会出现幻肢症状——以为截去的肢体仍然存在,并感到它传来强烈的痛、痒等感觉。 《南方周末》电子版1315期报道,美国神经科学家S·拉马钱德兰 (S.Ramachandran)曾针对有过幻肢感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50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鲁迅之吃人观与我之反见
陈昌春 2011-9-17 12:02
  纵观中国历史,鲁迅的吃人观侧重于劳心者。   从劳力者而言,一部历史可以看作是“反”的记载。   以古典名著而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反霸的“三反”;“儒林外史”、“红楼梦”是两部“反智”的经典。合在一起,可以称做“五反”。当然,文学之“反”与历史之“反”也不可同日而语。 &n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31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性善论”、“性恶论”、“善恶不分论”原来各有千秋
陈昌春 2011-9-2 12:43
“性善论”、“性恶论”、“善恶不分论”似乎是“蛋与鸡”的问题,没有答案。 以前,我总是倾向于“性善论”。对以性恶论为依据的“理性经济人”假说总感觉不太舒服。 现在,忽然觉得,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奥妙不同”。三种论点都各有擅场。 比如,经济 ...
个人分类: 人文与哲学思辨|41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