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郭杰:关于幸福
郭杰 2023-1-8 13:42
“你幸福吗?” ——如果碰到这种问题,大概很难回答。 或许有人会说,幸福是完全主观的感受 ——如果你自己感觉到幸福,那就确定无疑你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如果自感不幸,那么这感觉也绝不会欺骗你自己。 这样说,当然不能算错。可是问题大概不会如此简单。 假如幸福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感受,那么坦率地 ...
9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郭杰:关于故乡
郭杰 2023-1-8 13:38
23 岁那年,我从故乡——那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古城,负笈北上,来到这飞雪千里的关外春城求学,一晃竟是十余载了。其间,虽曾有一年时间在上海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北方度过的。返乡的机会逐渐在减少,而思乡的情味却愈来愈经常地涌现于心中。于是,关于故乡,关于中国人的故乡观念,也就成了 ...
10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郭杰:美景如画 情韵悠长——读白居易《题岳阳楼》
郭杰 2023-1-8 12:10
唐代元和十四年( 819)春天,四十八岁的白居易终于结束了四个年头的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他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途径岳州(今湖南岳阳)时,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眺望那烟波浩渺、优美如画的无边春景,他的心被深深吸引了,于是写下了情韵悠长的《题岳 ...
12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张海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杰精解“高人”白居易诗歌的高妙处
郭杰 2023-1-8 11:48
郭杰教授说白居易是位高人,其义有四:年寿高、官位高、人品高、心境高。这个概括,精准简明,前人未有如此表述者。可见作者对白居易的阅读理解,深入又周到,得其意会其心。他当真是穿越时空,与白居易进行了一番深长的晤谈。这场晤谈,贯穿在郭杰读书治学的数十载时光中,又贯穿了白居易的生平 ...
12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郭杰:眼观风波浩荡,胸怀日月运行 ——读曹操的《观沧海》
郭杰 2023-1-7 09:36
建安十二年( 207 )五月,曹操率军北上,征伐乌桓;九月获胜,班师南归。著名的《观沧海》一诗,就是他在归途中经过濒临渤海的碣石山时,留下的一篇写景抒怀之作。 曹操( 155 — 220 ),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子曹丕废汉称帝之后,追尊他为武帝。他重 ...
12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郭杰:睹新春之景,咏乡思之情 ——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郭杰 2023-1-7 09:35
每当旧年将尽、新春来临之际,合家欢乐、亲情浓郁的团聚,都是人们心头渴望已久的场面,其中蕴涵着中国文化重人伦、讲情谊的传统特征。新春,不仅是万象更新的季节,更是充满憧憬的时候;过年,不仅成为实际生活中的美好节日,更成为心灵情感中的深切企盼。如果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却不得不羁旅在外,漂泊四方 ...
13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郭杰:“诗中有画”的典型范例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
郭杰 2023-1-7 09:34
在缤纷斑斓的盛唐诗坛上,杰出诗人王维作为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以其对自然风光的独特体验和优美表现,丰富了盛唐之音的时代内涵,开拓出诗歌艺术的新颖境界,为唐诗的繁荣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早年曾有经世致用之志,写下《从军行》、《使至塞上》、《 ...
16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郭杰:仰望泰山,志在高远 ——读杜甫的《望岳》
郭杰 2023-1-7 09:32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泰山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据《孟子·尽心下》记载,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当他登上泰山脚下的东山,放眼看去,已感到鲁国的狭小;当他登上泰山的巍峨高峰,极目四望,更感到整个天下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阔大无边了。这当然显示出孔子胸怀的宽广和志向的高远。后来, ...
16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华南师大郭杰教授:屈原 一座伟岸高峰(淮阴师范学院报记者刘焕杰)
郭杰 2023-1-7 09:27
我与屈原研究的不解之缘 记者:请问郭教授,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您当初 ...
11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郭杰: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 ——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郭杰 2023-1-7 09:21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 ...
11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