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博文

【海外观察】自然杂志:中国创新卫星监测系统保护生态红线,为世界树立榜样

已有 1723 次阅读 2023-5-30 17:09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政府最近推出了全国范围的卫星和自动化监测系统,旨在保护划定为保护区的土地免受非法开发的侵害。该举措旨在保护生态重要的栖息地,并为其他国家建立一种遥感保护模式。 中国苏州杜克昆山大学的应用生态学家蔡志勇(Chi-Yeung Choi)认为,决策者迈出了一大步。他表示,拥有一个国家级的保护生态重要区域的系统将阻止省级政府将发展置于保护之上。他说,这一政策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巨大潜力,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家,中国拥有多样的栖息地,包括草原、森林、沙漠和山脉。中国是许多标志性物种的家园,包括大熊猫、华南虎和倭黑叶猴,还有成千上万种鲜为人知的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中国列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第三丰富的国家。

中国自然资源部于2023年4月22日宣布,其生态红线图已经最终确定。每个省份的保护区现在都被组织成由自然资源部管理的中央系统。此前,中国的保护区包括2750个自然保护区和成千上万个由不同级别政府保护的区域。根据官方公告,保护区涵盖了3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约占中国大陆面积的30%)和1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与2022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一致,即到2030年至少有30%的陆地和内陆水域得到保护。上海复旦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家马志军(Zhijun Ma)表示,红线图将受到法律保护的面积扩大了一倍。

    红线图完成四天后,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启动了一个监测平台,用于监控这一保护区网络。据介绍,已经发射了30颗卫星,用于捕捉高分辨率图像,并利用算法自动检测红线范围内的森林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这些卫星是一个名为“空间、天空和陆地”的三层监测网络的空间部分,北京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家华方圆(Fangyuan Hua)表示。天空和陆地则指的是在保护区进行人类活动调查的无人机和地面人员。目标是使当局能够在发现非法活动时迅速采取行动,例如为新矿山或房地产开发进行的土地清理。

    华方圆表示:“尽管全国范围的红线图已经完成,但我们实际上不知道地图的样子。”没有公开的保护边界记录,“地方政府有可能调整红线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这使得公众无法监测到发生的情况。去年,蔡志勇及其同事使用了地图草案,展示了根据新计划保护的重要水禽保护地数量是其前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统的三倍,约占172个地点的75%。他说:“假设一切按计划进行,实际上可以保护更多的地点和更大的区域。”然而,华方圆表示,没有获得最终版地图的情况下,很少有像蔡志勇的研究能够评估红线保护的研究。香港大学的保护生物学家Alice Hughes表示,其他国家可以效仿中国的做法,但“中国也应采取措施,使其所收集的数据更易获得”。中国自然资源部未回应《自然》杂志关于何时将公开地图的请求。

   中国划定红线的方式与许多国家设立保护区的方式不同。通常,决策是基于一个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价值。IUCN将保护区分为七个不同大小和保护程度的类别。中国的红线图包括被确定为保护脆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地区,同时也考虑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结果,这是衡量一个区域对人类有益的指标。例如,这种度量标准将价值归因于具有固定碳(如树木)的生态系统、土壤保护和水源保护。这种综合性的方法旨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一些科学家对于红线的设置和保护目标是否足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表示担忧。Alice Hughes指出,保护区划分应该考虑到物种的迁徙和生境连通性,以便确保野生动物能够自由流动并保持遗传多样性。

   尽管存在一些疑虑,中国政府的卫星监测系统为自然保护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手段。该系统的使用有望提高对保护区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和打击非法活动,从而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中国的自然保护努力是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回应。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这样的举措对于实现全球环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为了确保这一系统能够真正奏效,透明度和科学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公众和科学界应该能够了解保护区的边界和监测数据,以评估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提供持续的改进和调整。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科学合作,与国内外的科学家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以确保保护区的设立和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自然保护的目标,并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image.png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一种仅在中国发现的濒危物种。图片来源:Thomas Marent/Nature Picture Library

原文链接: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3-01714-6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49522-1389946.html

上一篇:【海外观察】 解码古老之谜:加拿大研究揭示铀矿床形成的奥秘
下一篇:【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构型体分析新技术—量子级联激光高精度分析技术(QCLAS)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