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斯坦福大学成功挤身世界一流大学的两大事件

已有 8106 次阅读 2010-3-11 15:33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全称:小利兰·斯坦福大学,英语:Stanford University,全称: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是美国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市,临近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拥有的资产属于世界大学中最大的之一。它占地35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的大学。1884年,利兰·斯坦福夫妇为纪念因病不幸夭折的未满16岁的独生子小利兰·斯坦福而捐资创办这所大学。1885年学校召开第一次理事会,并于1891101正式开课。

在斯坦福大学成功挤身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有两大事件功不可没。其一,罗斯事件,它促成了斯坦福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其二,20世纪中叶的“孔雀东南飞”事件,这一事件促成了斯坦福大学科技园的诞生。

1904年之前,斯坦福大学实行的是董事长负责制。大学的重大事务由斯坦福家族统治,大到学校重大方针政策,小到人员聘任,斯坦福家族都有最终的决定权。这一治理方式在1900年得到改变,改革的起因是著名的“罗思(E.A.Ross)事件”。罗思是斯坦福大学一位著名的教授,他经常在校内外公开发表演讲,支持自由铸银币运动,抨击大公司的原罪,反对亚洲移民。1900年,斯坦福夫人对罗思的演讲非常愤怒,认为他的观点有损她丈夫的声望。于是,她命令乔丹校长解雇罗思。乔丹在努力劝说她放弃这一要求不成功之后,强迫罗思辞了职。这一事件在全国大学中掀起了波澜,接踵而来的愤怒批评对斯坦福大学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这一事件直接促成斯坦福夫人将权力移交给董事会和校长,自此斯坦福大学真正开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1904年斯坦福大学制定并通过了“教授组织章程”,创建了由全体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明确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上拥有最高权力。明确了教授的治校权力,保障了教授的执业权、工作权。同时,这样事件也促成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成立,使学术自由、教授教职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为美国大学实践学术自由,实教授治校的大学制度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美国西部远不如东部发达,地处美国西部的斯坦福大学,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大学”,无论在大学发展的那个方面,当时偏于一隅的斯坦福大学根本无法与东部的名牌大学相提并论。由此,使斯坦福大学经常出现知名人才的“孔雀东南飞”事件,人才流失严重。1945年已任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提出了把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区性大学变成全国著名的研究学府的目标。为此,提出两大策略:(1)培养斯坦福大学的“学术塔尖”。特曼认识到在战后经济繁荣和冷战形势下,政府必将大规模投资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并预测到“政府的拨款势必倾注于有实力的大学或大学里有实力的系科”。为此,特曼确定的策略是:选择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为重点发展学科,构筑学校的学术“尖顶”,把大学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组建各种前沿性的研究所、实验室等,吸引知名教授,培育在某些方面“引导世界”的人才,竞争政府研究拨款[周少南.斯坦福大学[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组建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当特曼(Frederick Terman)为西部人才流失而苦恼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出租学校的土地建设科技园,给人才建设一个创业的平台。斯坦福大学制定了一套刺激教师与工业联系的政策制度,并且优先考虑对大学学术目标作出贡献的企业进入研究园区。这一政策促进了教师与工业进行联系的兴趣,促成了“硅谷”的产生,促成了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特曼本人也因之被称为“硅谷之父”[周少南.斯坦福大学[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正是为了应对人才流失、招揽出色人才和造就“学术塔尖”构想,特曼教授和当时的校长华莱士•史德龄(Wallace Sterling)决定把斯坦福大学闲置的土地变成金钱,而把钱——通过聘请著名教授——变成了学术上的威望。“孔雀东南飞”换来了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经典案例。

两件看似偶然的事件,实际代表着办学的基本规律。这两件事件其之所以促成斯坦福大学的成功,根本在于事件背后的原因。这两件事件的直接结果是斯坦福大学治理结构的完善、一流人才的引进。由此观之,大学发展根本的东西一是科学的治理结构;二是一流人才。有了这两者,大学离成功就不远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9436-301977.html

上一篇:自由是教育之根、教育之魂——对《教育规划纲要》的识读和建议(6)
下一篇:发行“职业教育券”吧——对《教育规划纲要》的识读和建议(7)

18 翟远征 惠小强 王鸿飞 郭战胜 陈儒军 曹聪 吴飞鹏 唐小卿 吴志民 苗元华 李学宽 蓝劲松 鲍海飞 吴锦宇 吴明火 丛远新 kkzhang hangzho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