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一月我没有琴,进步缓慢,丑琴入室后,又延长了半个月,我的基本指法前后共学了六周。虽然现在流派已不再重要,但非要有个门派的话,老师属于金陵派,源于明朝宫廷,演奏端庄儒雅,对手型动作等要求比较严格,老师不满意的话,休想蒙哄过关,我也因此养成了老师不教我便不学新内容的好习惯。
刚开始练习第三个指法时,左手名指感到虚弱无力,按不紧弦,像是一个破锣嗓发出颤抖的声音;指肚火辣疼痛,走弦像是刀割一样
,使了浑身力气后,声音倒是正常了,可手指由于高度紧张而颤抖绷直,不能弯曲,手型丑陋的不可饶恕
;时间稍长之后,指肚侧面出现了琴弦摩擦留下的凹槽老茧,稍有进步
;之后出差一周,回来再练习,惊喜地发现声音基本正常,手型也大为改善
。学琴使我有了再度回到小学生时代的感觉,因天天向上进步一点点而感到欣喜和激动
。在初步克服了看着右手找弦的毛病之后,老师终于说了句:明天开始学《秋风词》。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还聚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思无穷。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第一首曲子是李白的《秋风词》,曲谱出自于《梅庵琴谱》,传谱者为山东诸城派王鲁宾,因此曲相对简单短小,通常作为入门曲,是古琴等级考试一级曲目。记得有小盆友曾经问过:李白叔叔写这首词思念的是谁呀?是在思念他的女朋友么?我的理解是,李白叔叔不思念谁,更不是思念他的女朋友了。大致上,这是一首至少比较接近于闺怨风格的词,古语说女孩的心思你别猜,可古代男诗人似乎大多有个爱好,喜欢模仿女子口吻或者描写一些思念从军丈夫经商男友或者被坏男人抛弃之类的闺怨,热衷于猜测女孩的心思,而且达到登峰造极后无来者的境界,随便翻开历代诗词,类似篇章俯拾皆是。
虽然女孩的心思不可猜,可不少古代诗人的此类诗词却是美丽感人的,能够生动地描写出女子的细腻温婉敏感的内心世界,透过丝丝缕缕的哀怨和忧伤,可以感受到一种柔弱和楚楚的美,让怀有大男子主义的人们顿生怜惜之感,或许这也是造物主赋予女性的一种专门降服男子的力量。不管诗人写此类诗词的出发点如何,在女子地位低下内心压抑个性无法释放的漫长封建时代,能有些许男同胞愿意聆听女子倾诉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即便是如今奉行男女平等的时代,现实巨压与物欲泛滥之下怕是难寻此类倾听芳心寂寞的诗篇了。
秋风萧瑟,月光皎洁,落叶飘舞,只有偶尔受惊的寒鸦飞起来又落回枝头;在这月光如水的深秋夜里,回想起从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而今劳燕分飞,岂不使人感伤,如此相思何时才能重逢,情何以堪?步入相思之门,回忆往昔时光,相思绵绵,无穷无尽,有谁能体会我的相思之苦呢?早知相思如此让人牵绊伤神,还不如当初不要相识呢。
《秋风词》用词简朴,通俗易懂,意境凄婉动人,曲调深沉舒缓,此词此曲,让我忍不住说:哇奥,好美呀!言归正传,他边弹边唱花了两节课教完小曲,我也不敢懈怠,像小学生一样生怕老师批评,每天勤加练习,早晨起来弹一遍再去吃早饭,中午弹半小时,晚饭之后或者睡前再弹三刻钟,虽然曲子弹奏目前自己不能满意,但也可以勉强过关。当然了,要想弹奏的优美,需要对曲子指法纯熟后,用心体会其中意境,随心随性,结合演奏时候的即时情绪波动,将情绪波动融于旋律节奏之中,通达酣畅,是为修养之提高也。
(图片来自于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小结:
进步:
1、‘浒’还比较满意,状如飞机起飞;
2、‘掐起’大有改善,较为自然;
不足:
1、‘复’的徽位停顿还不够精准、迅速、干脆、利落;
2、拇指过弦重心下移后按弦不够紧,因此声音容易消失或中断;
3、‘撞’还需要更为迅速,且徽位停顿需更为精准;
4、‘吟’还需更为圆活,提高控制力,大臂出力不够;
5、下指不够干脆利落,因而声音容易粘滞,需要先“心中有弦”有意识地下指,虽然眼睛不看,但要清晰地看到心目中的琴弦,达到目视琴弦的效果,直到‘心中无弦’习惯养成自然;
6、《秋风词》目前弹奏有些急迫,应该更为舒缓,但下指要迅速,才能有‘深秋相思’之意;应边弹边听,感受旋律节奏的微妙变化,目前由于刚刚学完,往往边弹边注意指法,而忽视了听的感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6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