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独立研究人士,目前主要研究: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Web 3.0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精选

已有 5182 次阅读 2021-12-3 11:18 |个人分类:超对称时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互联网确实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技术。从第一代互联网出来,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就被彻底改变了。信息的高速传播,让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

当Web1.0出现后,我们有了像Yahoo那样的搜索引擎,个人也可以开设网站展示自己的各种信息。很多人觉得已经足够了,对于那些纳斯达克市场上获得高估值的互联网公司,甚至觉得泡沫太大。以至于在2000年的时候,还出现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曾经在纳斯达克市场上风光上市的网易公司股价跌到八毛钱,面临退市的风险。然而2004年之后,Web2.0的到来又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网络的看法。互联网不再是专业人士才能够独有。普通的用户,只要有一个手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在互联网上创造内容并进行分享。这种条件下出现了推特、脸书等新一代互联网巨头。而曾经被认为是泡沫的互联网公司盈利能力令人刮目相看。比如网易现在股价达到一百多美元,市盈率也只有三十几倍。至于腾讯、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则是跟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有没有Web3.0呢?Web3.0又何时出现?在Web2.0提出来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预测Web3.0的存在可能性。

在百度百科上也可以找到有关Web3.0的词条。该词条的解释是这样的:“Web3.0只是由业内人员制造出来的概念词语,最常见的解释是,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系统功能;用户数据审计后,同步于网络数据。”

这样看来很多对于Web3.0的各种猜测并没有获得比较普遍的认可。但很多事情总在人们开始失望的时候出现的。这些年一项重要的技术引起了互联网精英的重视,这就是“区块链”技术。

说到区块链,人们马上想到比特币,然后就是“炒币”的投机行为。这给区块链技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毕竟比特币只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算法而已。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的算法,还有无数的App,凭什么你一个程序就值几万亿美元市值?让人感觉其中的泡沫成分太重。如果我们回忆一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情形,会不会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一些相似?

其实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在于去中心化,利用加密算法,确保身份的真实性,所签署的文档具备唯一性,不可否认性。

有了区块链的这种特征,再结合网络游戏的各种元素,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元宇宙”

元宇宙的概念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写的小说《雪崩》。在这部科幻小说中,主人公的真实生活窘迫,但是他却可以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中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尼尔斯蒂芬森认为这是因为存在两个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来回切换自己的生活。元宇宙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但是玩过网络游戏的人都知道现在的网络游戏存在的一个问题。尽管目前网络游戏已经可以做到让玩家越来越能够沉浸于游戏之中,但是玩家的游戏账号跟玩家本身并非一一对应的。而在整个游戏的交易系统中,所使用的代币也是没有真实的价值的。游戏设计者可以随时让一个游戏场景中的星钻代币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这跟真实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不一样。

但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之后,游戏里面发行的就是加密币。这种加密币数量有限。且不受游戏产商的控制。一旦发行,其价值就如同真实货币一样具有相当完善的交易功能。这一点从现在热门的比特币上已经可以看得出来了。有了这个功能之后,玩家甚至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赚取加密币,然后到真实世界中去兑换成法币。比如现在的一些NFT游戏等。

另外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之后,每个人的个性也可以逐渐丰富起来。这些个性在网络上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因此玩家之间可以像在真实世界中那样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是元宇宙不可以缺少的,也是在元宇宙中进行相互信息交流、交易以及从事其他的元宇宙社会活动的基础。这种元宇宙社会活动甚至可以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而存在。而现有的网络游戏,比如《王者荣耀》等则没有这样的信任关系,一些玩家为了弥补其中的缺憾,不得不在现实世界中开展线下活动来进行补充。

当然如果区块链、元宇宙还只是应用在游戏之中,那也最终只能是那些沉迷游戏的网游少年的玩物。区块链元宇宙的出现,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这样每个人的隐私信息都将完全由自己把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自己的隐私信息交到如同脸书、亚马逊这样的网络巨头手中。这样的一个互联网结构自然也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结构。将其与博客、推特等Web2.0技术相比是完全够资格的。因此将其称之为Web3.0自然也并不过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1477-1314978.html

上一篇:是时候发射太空望远镜了!
下一篇:沉痛悼念梁灿彬教授

2 黄永义 罗春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