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问题不在“青年”,而在于“年轻”

已有 2491 次阅读 2010-12-2 18:30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颜宁,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问题不在“青年”,而在于“年轻”。
作者: mirror 
日期: 12/02/2010 03:25:08

这是回应颜老师的帖子“青年”的定义
Quote

当我递交申请的时候,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落选的可能。也许我太狂妄了?也许我做的是基础研究,成果只是不入评委法眼的paper?入选者确实都很优秀,而生命医学领域的占去了1/3。我难以理解自己到底输在哪里?我的工作可以被Science 2009的十大科学进展引用,我的工作可以让我收到Gordon、Keystone 的邀请去做报告,我的工作可以让同行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说:你的paper发亏了,但你们做的是(这几个组里)最好的。对不起,我是真为我的团队的工作骄傲,如果你非要称之为“狂妄”,那我也不介意被称为狂妄。


“狂妄”是年轻人的特权,颜老师的想法并不算狂妄。想不开的原因在于颜老师不理解“游戏规则”,所谓的“太年轻了”。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Quote

旨在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励广大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鼓励引导更多的女性从事自然科学工作。该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名额不超过10名,其中至少1名为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评选范围包括香港、澳门地区。
人数和年龄是事务上的事情,“其中至少1名为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是所谓的政治正确。这些都不算什么。让颜老师“感觉更强烈了”的大约是“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科技成果”的认证了吧。如何解读这个“重大和创新性科技成果”呢?显然颜老师的理解与评委们的有分歧。“我的工作可以被Science 2009的十大科学进展引用”中,颜老师用的是“科学进展”的说法。而评奖的说法则是“科技成果”。如果颜老师不能区分这两个说法的话,就是说明是“依然年轻”。

解决具体问题在科学中十分要紧。这个事情大家都明白,可是做不到这个档次。好比人穿衣服,保温御寒原本是第一位的。但是如今则是保温御寒性可以牺牲,只要是“创新”了、与众不同了、漂亮了就好。每年世界各地都有时装展。那基本上是与衣服的“保温御寒”不沾边儿的世界。风头只会让服装设计师们出,而不会给发明新衣料的工程师颁奖。

大凡研究工作可分为两类:获得新知型(=知道了)和解决问题型。所谓“依然年轻”,是说过分看重了“获得新知型”研究的份量了。大约颜老师一辈子也达不到吴健雄老太太的学术档次。这位老太太出名的工作是实验证明了李杨的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但是没有能拿到炸药奖。按照“其中至少1名为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说法,给一个也是说得过去的。为什么老太太不能得奖?不能理解这个问题就是“依然年轻”了。

用上述的分类来解析吴的工作,可以认为是两不靠。同理,“被Science 2009的十大科学进展引用”过的工作大约也是个两不靠。这里面有个“技术含量”的问题,这也是国人学术界的大问题。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每个人都不妨自问一下。能做到把科研费花得比较有意义也可以认为是解决了科研费的支出问题。相比之下,做到“获得新知”就比较容易了。就连失败的结果也可以认为是“获得新知”呢。

颜老师到底输在哪里?镜某以为是输在了“唯独对这个青年女科学家的奖项却是从一开始就关注”心态。对于性别如果没有个超脱的理解,恐怕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未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教育、科研上的差距就在与此。人家的思路是要解决某种(个)问题,而国人的思路则是在如何能跟上人家、做得比人家好。做研究的心态就不平衡了,先就输了一半儿。

“先就输了一半儿”有几个版本。其中一个就是不问资格、不亮牌子。“举牌入场”先就输了一半儿。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389670.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中年的男人很不好评估呢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