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要有“勇气”抓文科

已有 2311 次阅读 2011-5-5 16:3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学术, 文科, 产业, 一流大学, 复旦

回答: 杨福家论重中之重(供批判用) 由 rotten 于 May 30, 2005 15:40:11
 
那就“批一下”。基本上是“纸上谈兵”。 

首先要有“勇气”抓文科。文科的学术也是个要紧的东西。上海那块地段,复旦不挑头,没有人可以担此任。外交、历史,金融、经济;法律、民族、政治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大国必须有的人才。这不是培养学术“明星”,而是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人。 

  观察近代史上强国的大学,都是“带着产业的问题”搞理工、再反馈到本国产业,使本国的某些产业有高他人一酬的地位。法国荷兰意大利如此,英国比利时如此,德国美国如此,近的日本更是如此。笼统地讲“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可以讲得头头是道。这好比是股市上卖有名的股票,不会赔、但也决发不了财。这是已经富了的人的“战略选择”,不应该是还没有富起来的人的选择。 

如何才能“发财”?只有搞那些现在还没有“名分”的、不被看好的股。官家、学界和民间要有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新的产业,就没有国人发财的立足之地。 

比如研究“生命科学”,复旦具体要干什么?医疗“产业”对国人的富国富民有何益处?国人除了医院这样的服务业,医疗“产业”究竟如何?洋人们那样干有些道理,因为人家的那块蛋糕可以达到国家预算的几分之一。但是国人也跟人家“学”就不得要领了。一句话,没有从“产业”看学术的视点,就只能是学人家玩玩学术,在人家的“著名”杂志上发两篇文章,即便拿了炸药奖也没有人承认是世界“一流”大学。 

搞材料更要有大目标了,但这在复旦显然不是强项。分析仪器设备的一半能在生产的第一线,这就是个产业升级的基本目标。有那么多的仪器在第一线,产业人口构成的档次自然要上去,这不是办个技校、速成班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么多的仪器用在第一线,也不可能都靠进口。这些自然也要复旦这个档次的大学来担责任。一样的稀土原料,一样的仪器设备,可是作出来的磁铁性能就不如人家。差在哪里?差在“大学”的“势能”和大学培养出来的“人”的水平。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40791.html

上一篇:“统计学”就是“统治学”
下一篇:立委微博:抄袭否定的是整个语言学

3 吴吉良 戴力扬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