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b99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hb990

博文

自然辩证法课后作业

已有 7246 次阅读 2009-12-10 20:4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医患关系的辩证思考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老百姓关心的一个沉重话题,随着医患矛盾的演变、升级、激化、曝光,医患矛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无疑是一个不和谐音符。最近网上盛传‘北大教授死于北大医院,著名医院涉嫌非法行医’,各个角度的讨论声音很多。适逢正在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一名医学生也就运用自然辩证法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谈谈自己对医患关系的一些思考。

过去的几十年里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年代里,主要是公费医疗制和农村赤脚医生制度,在城市医疗费用都是单位报销, 看病几乎不用个人花钱,人人都觉得平等,人们也爱戴医护人员称他们为“天使”、“白衣战士”。医患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彼此信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患者的健康意识,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 医患纠纷反而愈演愈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指导我们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和对待医患关系,用矛盾原理分析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医患是矛盾的双方。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让我们认识到医患关系中矛盾的双方不应是利益对立关系。医患关系建立应当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医方给与患者关心体贴和恰当的医疗服务,患者则应给与医方更多的信赖和理解,在这样和谐的医患关系基础上才能得到好的医疗效果,既保护患者的权利又利于医疗事业的发展。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还使我们认识到医疗实践活动中的医患关系不仅包括医方和患方的关系,同时还受到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正在医改加大医保覆盖的范围和医保的报销额度,进行经济上的支持。而媒体则应该实事求是对医疗事件进行的客观的报道,不能站在门外议论屋内的事情,不能带主观的态度报道客观事实。甚至大肆报道,舆论误导群众。

辩证法指导我们要实事求是,从客观事物本身出发认识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当前的医疗制度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按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必需在注册的医院内行医。否则视为非法行医。这个法律的制定有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呢。如果列车上有人生急病,医生旅客是无权对其进行医治的。在抗震救灾中医务人员,在非注册地点行医,也属违法吧?为何给医护人员如此多的人身限制?当有病人需要家庭病床时,医生是不敢上门服务的,因为一旦出现事故,医生要负刑事责任!媒体有时报道:某某医务人员非法行医,违反国家的执业医师法。并呼吁追究刑事责任。有时报道某某医务人员下班后对病人见死不救,以至于病人延误病情送到医院的时候不治而亡。并强烈的谴责医务人员的道德,可是这个时候医生想的也只是不能非法行医罢了。对医务人员设立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标准。

   在医疗活动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医生抱怨现在的病人不肯配合医疗活动,对医生缺乏信任和尊重,辛苦的工作在薪酬上得不到体现。患者抱怨在诊疗过程中医生缺乏责任心,不能关心体贴病人,开过多的检查单,开具超过治疗疾病本身的医疗用药量。社会舆论大多数站在患方,一味要求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有人在讲要让患者做个上帝,究竟他为什么要当上帝?

     医患关系的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在其内部本身,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是对立统一的,医患双方义务没能做到尽责,权利也就没得到满足,患者应该享有基本医疗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的同时给医务人员应有的尊重,积极配合医疗活动。医患关系实质是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首先表现在道德权利的利己性和道德义务的利他性的对立,因此医生与患者的权力是对自身利益的捍卫和追求而义务又是医生或患者为他人或和社会的一种奉献。 权利和义务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实质,如果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就压制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尊重医方的权利和正当利益也是对医生辛勤工作的充分肯定,只有使医方的权利得到保护才能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投身医疗事业为人民大众服务,如果只谈患者的权利不讲义务,患者的权利也能以得到保证。明确患者的义务也是为了确保患者的权利。       

 医患关系的不和谐的次要原因在外部,为此新闻媒体应多宣传医疗成绩和义务人员的业绩,避免过分的渲染医疗事故,医疗过失方面的新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发展中的医学,同时政府加大普及医学,伦理,法律知识,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的同时确实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590-277675.html

上一篇:江明博士学术报告之感触
下一篇:乙肝病毒相关肝癌形成机制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