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阿凡达》傲视中国大导演:谁能十二年磨一剑?

已有 4032 次阅读 2009-12-23 19:32 |个人分类:评论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电影, 导演, 阿凡达, 卡梅隆, 陈凯歌

《阿凡达》未映先红,成为无数中国影迷翘首企盼的大热门影片。可是,由于我们强大的国产片市场保护体系,为了让中影投资的大片《十月围城》,以及张大导演和本山传媒的人气大作《三枪》能够多些上映时间,能趁着圣诞新年多赚些钱,中国影迷不得不再次”被落后“——我们只能等到1月4号才能看到这部圣诞大片。很多人只能望眼欲穿,通过网络上的评论、预告片、或者枪版(现在没了BT也难了)聊以解渴。

影片在欧美一片叫好声,就连最为挑剔的英国BBC和卫报也不得不承认,影片在视觉艺术方面是划时代的、革命性的,而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故事性与思想性亦可圈可点。今天下午,与朋友小酌之际,接到了伦敦一位先生的越洋电话,此君刚刚看完IMAX 3D版的《阿凡达》,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再使用”革命“一词来形容这部电影。几分钟的越洋电话结束后,我们酒桌上的话题自然转到了这部姗姗来迟、吊足了中国影迷胃口的世纪大片上。

我没有看过影片,不好做主观臆想,但是我对影片的质量和震撼效果深信不疑,十分看好。这种预期并不是 基于导演的炒作——卡梅隆可不像我们很多大导那样透支信用,而是基于一个事实,这部电影,是世界顶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精心打造的巨作。这是他在《泰坦尼克》名利双收之后,能够摒弃名利诱惑,拒绝浮躁,潜心静气花费12年时间,组织上万专业人员,开发了动用了最新的CG引擎与技术,实实在在地地为电影艺术打开的一个新纪元!

我们先不去比较内容与质量,先问问,哪一个我们国内的所谓大导演,能做到这一点?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花12年时间,拒绝喧嚣,远离世俗,抛开功利,完全投入到一部电影的制作之中?

没有!以目前的电影体制和中国导演的素质,不可能出现此等不食人间烟火的”傻子“。

所有中国导演,浮躁得连椅子都快坐不住了,你们急功近利得恨不得一个星期拍一个电影。所以,其他的都不用比,单就12年磨一剑本身,单就敬业精神和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而言,《阿凡达》已经先胜一筹!

谁都知道,艺术是时间磨出来的。没有完美的作品,只有越改越好的作品。只有对艺术执着的人,才能有恒心、有毅力,同时也能够抗拒名利的短暂诱惑,来精心打造磨砺一部艺术大作,才能够以自己成熟的艺术才华与艺术地位,真正成就有价值的、开创时代的,或者载入史册的精品。卡梅隆在《泰坦尼克》之后,自然有能力成为一个多产的电影导演,一年一个戏,凭着名声与才华,赚个1亿票房。但是,如此为商人打工的低层次电影,是打动不了这位”世界之王“的。他想要做的,是一件真正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情,一部别人拍不出来的电影——无论是技术上的、或是艺术上的。正是凭借着这种对电影近乎疯狂的热爱与执着,卡梅隆才能以12年的时光,天文数字一样的投资,来开辟电影的3D新纪元。

我们同样清楚,一个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是非常短暂的。12年,而且是一个艺术家最成熟的12年时间,是多么弥足珍贵——国内商业化导演们可以用12年时间赚多少钱呀!作为同在媒体文艺圈里混饭吃的人,我们酒桌上的诸位,谈及此话题,无不对卡君的勇气表示钦佩。虽然说,卡梅隆意图步乔治卢卡斯的后尘,自《阿凡达》之后,开拓电影特效技术的一个新纪元,并取代卢卡斯和他的工业光魔,成为电影特效的教父,进而统治下一代的电影技术平台。这样的商业野心当然是卡梅隆战略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我们哪位艺术家,有这样的商业野心呢?其实他们根本连长远规划都没有。把小品加长版和翻拍经典一结合,就能推出《三枪》;把《上海滩十三太保》套上港式武打片的经典套路,再汇集一群明星,就能半年拍出《十月围城》——那些来去匆匆,凑档期,跑场子的大牌明星们,哪个能静下心来琢磨一下角色?整天忙于明星档期、大腕调配的导演,又能有几个脑子来琢磨电影的艺术价值?

国内导演,在商业压力的逼迫下,正在无限透支自己的信用,其实,他们已经完全落入了短期行为的怪圈。我们的大导演们,不是伟大的艺术家,却个个都是聪明人,他们急功近利的背后,是因为他们看透了目前国内的艺术环境与文化产业的现状。我们没有一个立足长远的艺术平台,一切都是着眼于眼前,丝毫不看 未来;一切都为了直接经济利益,没人去搭建平台,推行文化,构建体制。这才是我们与好莱坞真正的差距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1世纪,中国只有区区几个导演,不足10个票房明星,在大银幕上蹦来蹦去,在华语圈里自娱自乐;而好莱坞,江山代有人才出,佳作新人层出不穷,从大众传媒时代直到新媒体时代,一直雄霸世界电影舞台。

卡梅隆个人的成功经历,就是好莱坞体制的一个美梦成真的典范。他不是科班出身,起初只是一个业余给电影美工做画稿的卡车司机,凭借一份画稿,被卢卡斯及斯比尔伯格等人慧眼相中,从而进入圈子,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好莱坞的一线导演。这样的美国梦,能发生在中国电影圈吗,能发生在华人文化中吗?

席间,某君一杯酒下肚,思忖片刻,一语惊人:”我们也有十年磨一剑的艺术家,比这个还要长,一辈子磨一剑,曹雪芹呀,结果怎么样,饿死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3928-280861.html

上一篇:《十月围城》VS《三枪》:伪精英与真烂俗之争
下一篇:谈谈e-learning 与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