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我在尽我做女儿的责任 精选

已有 12400 次阅读 2017-6-28 12:5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我在尽我做女儿的责任

  2012年年底开始,我意外地介入了我父亲的文集编辑过程,那是为了满足我过去完全不了解的和出版社早以前签就的合同义务,我就像赶着鸭子上架一样,急匆匆地进入了我父亲的文学天地,从一辈子埋头在自己所从事的原子能事业的狭窄空间里,跌跌撞撞地跳进了一个文学家,还是文学杂家的圈子里,又是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研究:巴尔扎克、圣·乔治、波特莱尔、夏多波里昂、瓦莱丽……走进二十世纪初的普鲁斯特……;又是各色各样的戏剧评论、中国文学评论,还有特别杂乱的各色散文、杂文、时评……;总之,真是手忙脚乱,总算在出版社责任编辑的不断地推敲和校核,不断地来去国家图书馆的情况下,总算完成了我手中的《李健吾文集》的四卷文本。2016525,这套大家盼望已久的文集总算面世了,7月初,召开了发布会。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高兴的是认识了那么些文学界的朋友们,对李健吾的认可,让我们都能推心置腹,在我后来的工作中给予了我从来想不到的帮助。

2015年开始,文稿基本脱手,我又抱回了父亲与朋友们通信的杂乱原件和复印件,开始了一封一封地输入计算机,他在晚年高危高血压症加上肺心病,却又没有得到合适治疗状况下的哆嗦的手写下的不好辨认的,犹如天书一样的文字,前前后后约有近300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总算完成了,有许多打字的错误,但是,收获是主要的,我明白了我父亲在晚年被病痛折磨,向朋友的诉苦,也向朋友表示他想要完成的工作的宏愿,也向朋友倾诉对政治上“左”的憎恶,对失去何其芳等好友的难受,对朋友表述了他对死亡的理性和后事不予张扬的打算;在书信里,我还感受了他对求教者的亲切的关怀,对过去的学生兄弟一样的感情。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一个在政治上不偏激,在名利上无所欲求,却对自己从事的文学事业极度热爱和负责的文化人活生生地显示在我的面前。

也就在所有以上的工作基础上,我逐渐理出了头绪,开始了对他年谱的编辑。从1905年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父亲参加同盟会开始,一直到他自己累倒在书桌旁边的沙发里,1982年的1124日下午的午休时刻。漫长的历史时段,多变且复杂的中国历史:民国初期、日本侵略、上海沦陷、抗日胜利、,内战复起、中国解放、新中国建立、中间的历次政治运动,我查资料,阅读韩后山先生写的《李健吾传》,读柳鸣九先生的《名士风流·仁者李健吾在“翰林院”》,中国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还多亏现在百度上可以查到不同时期发生过的事,譬如,对1962年的广州戏剧工作会议等的报道等,历时一年,我交卷了。出版社花了很大的力气校核,对于我这个从来没有为别人编辑过年谱的人,文字上的处理,费劲了他们的气力,今年4月份,这项工作,在出版社基本定格了。

去年,我在各处各方人士的帮助下,还按照出版社的希望,交付了《李健吾画传》。那时候我还只以为,那就是照片配说明,也不懂得照片如何编号,不知道需要单独的文字卷,文字相当于一本独立的书,图片是配合文字。

今年,5月底,我突然接到出版社的信息,要求我重新编辑《李健吾画传》。我真是想撤销合同,83岁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既要把文字通俗化,还要有适当的清晰地图片。对一个从1955年就埋头在法国十九世纪文学,而后更是推后到十七世纪文学的研究、绝非大众化的文学家,一个解放时已经是45岁,进入文革都已经是60岁的老人,我要用文字配上合适的,手边可以获得的照片和图片,介绍一位今天大众并不了解的文学家,我觉得简直是几乎可以说是上天摘月亮一样。我忙了整整一个月。幸亏,一年中为我们单位编辑老照片册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对应每张照片编号和写说明的电子文件的编辑方法,编辑《书信集》和《年谱》的过程又让我对他的生平相当清楚,我一边缕出他生平中的大事,加以说明,形成一种文学语言、连贯的“传记”,一边想着手边有的图片,形成一种非纯文字传记的传记。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实在干不动了,期间又正是我因为摔跤,头破血流的时段。626日,我复核了两遍,我觉得可以让出版社阅览和发表意见的时候了。我交卷了。反应看来不错。个别地方需要进行适当处理,看来,基本是满足要求了。

在整个为父亲编辑文稿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的是大家的帮助:上海戏剧学院专门送来了他在上戏教书时的照片和学生排演他的剧本时的剧照,外文所专门找人帮我发来的他和同事们一起的合影,现代文学馆发来了文学馆内的李健吾书库内馆藏图书的封面照片,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巴金故居的副董事长周立民先生多次不厌其烦地,派人去上图和巴金故居查找照片,还有广西南宁地方法院的一个热爱李健吾作品的小伙子,发来了他收藏的图书的封面影印件,还有运城《李健吾纪念馆》……,我真是道不尽大家的援手。是的,文学界还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后人没有忘记前辈的付出和辛劳,后辈接手前辈的工作,不会忘记前辈之间的友谊,纯真而且深厚。

就这样,一个已在耄耋之年的老人,尽着一个做女儿的孝道,因为我爱他,理解他,还有,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一些小小的贡献,也是我晚年意外的收获。

我感到幸福。一个文学家女儿的幸福。一个到晚年还身上担着自愿挑起的责任的人的幸福。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1063449.html

上一篇:我见识了作为护士的我女儿的镇静
下一篇:姥姥和傻外孙 让我感受温暖

43 苏德辰 吕洪波 尤明庆 蔡小宁 王启云 张能立 王文磊 杨正瓴 武夷山 王春艳 冯大诚 左小超 李红雨 陆泽橼 王德华 强涛 郭战胜 迟延崑 李璐 巴要帅 王彭彭 李方和 姬扬 汪波 张红光 秦逸人 李东风 傅云义 张鹏举 张海权 吕喆 刘立明 李莉 朱晓刚 刘钢 魏焱明 xlsd ericmapes zjzhaokeqin zhongmiaozhimen aliala zhyzh yangzengbi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