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读《沉默的羔羊》之后的联想 精选

已有 9774 次阅读 2017-7-15 18:0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这几天北京奇热,外出阳光灼人,在家无事可做,于是就把自己埋在读书里,无意中挑了一本《沉默的羔羊》。这本书情节奇特,故事紧凑,看得我沉迷其中:一些心理变态者,居然以杀人为乐,特别是一个精神病专家,看的精神病人多了,自己却成了精神病,杀了自己的病人,九起作案,被关入死囚,终身受监禁,可是还是精神病的专家,可以猜度另一起极特殊的心理变态的杀人者,当然,他接触过那个人。他提供了最初的线索。整本小说实际上就是在追查后一个人,以杀死胖女孩,剥下她们的皮,给自己做一件合适的女人人皮衣服为乐趣。就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起作案的瞬间,一位女警官,实际还是一位正在培训的未来警官,按响了他家的门铃,她是在寻找做成衣的老裁缝,以查找线索,因为被害者都是在不同部位被剥了皮,以人皮做衣。后来才知道,那位老夫人,老裁缝去世了,遗产给了她的搭伴,而这个搭伴却是个心理变态者,有着熟练地成衣技巧,在接活或送货的过程,看到合适的女孩,即行绑架,然后杀死,扒皮,做成人衣,死尸是在送货途中抛弃。作案无定时,抛尸无定向,仅为自己变成漂亮女人而高兴。警察局破案难度极大。女警官和他相遇,是因为见到了从屋中飞出的,在死尸嘴中的蝉蛹而认定了对方即是案犯。两个人在黑暗中交手,女警官以她熟练的技能一枪命中了对手的胸膛,自己也被案犯射伤了脸颊。案子破了。我从头看到底,结尾又重读了一遍,为什么书名是《沉默的羔羊》,谁是羔羊?是这个从小就缺失父母之爱的心理变态者?一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破茧而出,十二岁就杀了寄养自己的外祖父母的一名累犯?一个在外面不声不响的杀人犯?还是那些受害的女孩子们?我始终不明白。

不去管这些。我想起了最近一位中国女孩失踪的事件。可怜的姑娘。

也是一个无辜的女孩子,却突然消失了,据报道,已经遇害,我感到非常心痛。作案嫌疑人不说话,保持沉默。也许也是一个心理变态者,动机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却让我感到了社会的复杂。美国的作家写了这本成为名作的小说,但是作家写小说不是没有素材的积累的。小说是说故事,故事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件事的铺陈,但是总有最基本的衬垫,是美国社会中的一个问题。那位可怜的姑娘也许就和那些可怜的毫无防备的女孩子一样,在某一点上被恶人看中,要了她的命。这个杀人犯是个什么心理,等以后再说吧。

我联想到了今天我们的社会。有些孩子缺乏了爱,在不健康环境里长大,在他成人的过程中会缺失了社会的基本做人的原则。联想到小说中描述的美国社会中的问题,我们应该警觉,对孩子们从小的教育,生活的环境要给予充分的注意,我们国家不是也有这样不把人命当事的心理变态者吗?在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照顾,把孩子扔给了隔代的老人,学校没有给予孩子成长中足够的快乐……诸如此类,我们确实需要好好思考。不是以命抵命的法律处理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社会中的贫富永远存在,才能不会相同,贡献会有大有小,收益就会有多有少,每个人的命运也会有幸与不幸,但是每个人必须心理健康,这是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我拿我的联想与大家分享,提供讨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1066531.html

上一篇:姥姥和傻外孙 让我感受温暖
下一篇:从葛宇路谈宽松的创新环境

21 郑永军 苏德辰 姬扬 刘全慧 吕健 魏焱明 史晓雷 郭战胜 高建国 程智 杨正瓴 侯沉 黄永义 谭庸桢 胡良军 吕喆 林之絮 haishanzhidian yangb919 shenlu qx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