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安全是核电站的灵魂

已有 5092 次阅读 2010-1-3 16:2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安全, 运行, 建设质量, 原型电站, 参考电站

安全是核电站的灵魂
 
 
 
任何工程建设,都必须强调安全:建设过程人员的人身安全,建设成品的质量安全。核电站建设中更是特别强调安全。因为没有安全,就会出现意外停堆事故,不仅电费赚不回来,巨大的投资形成浪费,而且,特别是,会带来危害,危及人类,危及整个核电事业的发展。为了保证最终的质量安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完整的QA(质保)体系,专门的、独立于工程指挥系统之外,直接受总经理部领导的质保部门定期对设计、设备制造、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各个部门进行质保检查,主要的检查是各项工作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按照各项规范,规范是否齐全等等。检查出的不符合项要求定期整改,结果向总经理汇报。在整个工程中QA起了很重要的重用,是工作有秩有序、有规有矩。在我记忆中的1#反应堆内环吊下牛腿的问题就是先由QA工作人员发现的。
 
1989年4月初, 2#反应堆牛腿在土建公司所承担的加工厂出厂前,法国电力公司在里昂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在对加工厂所有的出厂文件进行检查时,发现他们的文件中没有超声探漏的文件,再一询问,他们根本没有进行此项工作。事后了解,是工厂错误地理解了规范要求,而这个错误的理解有被某个设计院所认可,将贯穿焊变成了角焊。这件事立即按程序被迅速报告到了公司欧洲队的质保处。当时,1#机组反应堆的牛腿已经发往了工地,有20个已经点焊在了安全壳上,2#机组的牛腿又行将发货,事情紧急。中、法各方人员通过各自渠道,向深圳总部汇报,工程部长毫不耽搁地汇报给了总经理。
 
那是个周末下午,本来准备过周末的闲适心情 荡然无存。土建的中、外方工程师曾存在过侥幸的心理:也许可以通过计算证明,贯穿焊的规定也许并不必要,甚至有人说,大桥也没有要求贯穿焊,周一上午他们主持会议,安排了法国钢结构设计院开展核算。
 
周二一早就传来了总经理的指示:先不要计较费用问题,立即组织返工, 2#的在工厂抢修返工,然后空运到工地,用在1#反应堆里,1#反应堆的牛腿在现场返工,将来用在2#反应堆。接着公司又明确:工厂工人的加班抢修费用由公司支付,空运费由合同商支付。得到这个决定后,我们在欧洲工作的全体有关人员紧急召集各方人员进行布置,我们还亲临位于阿尔萨斯的加工厂实地了解赶工修改的情况。
 
事后,一位公司内主管此事的法国工程师和我聊天,谈起这件事的决策,我谈了我的感觉:“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建这个核电站,以你们的格拉芙琳核电站为参考电站,你们没有出过这个问题,凭什么我们就有这个问题,再说,底下就是反应堆,将来有损失谁说得请?”
 
在这件事上,QA检查其了它的作用。同时,参考电站成了大家工作的依准 。这件事之后,从事核电站的法国工程师们对中国的领导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崇敬:有了这样对安全重视的领导,大亚湾的顺利建成必然指日可待。
 
QA,作为一种由上而下的制度检查之外,在各个设备加工和施工安装部门都设有专门的QC(质检)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检查和监督设备的制造和施工安装过程的各个关键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他们蹲守在制造厂内或工地上,每天填写质量检查报表,上报主管领导,尽量适时予以解决。我印象中最突出的就是核岛辅助管道初期安装的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公司没有让步,最后由董事会痛下决心,改由外方公司取代原来的中方公司负责整个核岛安装,包括辅助厂方,进行全面返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了确保质量,中方安装公司当时甘当下手,通过认真学习,在后来的项目中,挑起了承包核岛建设的大梁。
 
在核电建设中安全和质量被真正放到了首位,通过质检工作发现的重大问题被及时解决。“不讲核安全就不要建核电站”昝总的这句话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为了确保安全,法国电力公司在巴黎近郊的研究所里进行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亚湾海水潮涨潮落的模拟实验,以最后确定海堤保护堆块的方案。
 
为了确保安全,广东省环保局组织了一个代表专门考察了法国环境监测的措施,也理解了法国核电站在废液排放前的特殊安排:经过处理后的废液现存放在三个大罐中,其中一个专门供国家环保局来取样认可后才准许排入排放渠,在渠中必须得到由汽轮机冷凝器排放的成几十倍流量的冷却水的稀释后才得以进入大海。
 
为了确保安全,核岛内凡是对参考电站进行了修改的项目都在合同中加以说明,之后又专门组织会议,由承包方向公司代表进行说明介绍,取得一致意见。
 
为了确保安全,由于法马通和英国通用电器公司是首次合作,负责主控制室的法国电力公司在业主的主持下朝开了多次协调会,以落实主控制室内必须的信号和仪表。
 
为了确保运行的安全,公司对核电站的运行人员的培训极为严格,他们为了取得主控制室操纵员的安全执照,在考核前有过长时间的培训,然后是在模拟机上的考核。为了保证他们每年的反复轮训,三个倒班值按五个值配备人员,另外两个值中的一个保证休假,另一个则保证轮训。此外,在运行投产前,投入了大量人力,包括经过培训的运行人员,根据工程部发布的系统手册,编写详尽的,适应各种工况的运行手册,这些手册在调试阶段予以实地验证,最后被厂长批准实施,并成为运行人员反复被培训的教材。这些手册在以后的运行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补充和修正。
 
不仅运行人员有完整的运行手册,所有在生产部工作的人员都有相应的工作规程:主管安全的工程师们有安全工作手册,检修处有大量各种工种的检修手册,管理人员(包括厂长)则必须遵守管理手册等等。这些都在正式投产前就绪。
 
为了确保第一线运行工作的正常进行,生产部的所有人员,甚至包括检修人员都必须树立为运行服务的思想,运行人员开出的检修票,检修人员绝对不得延误,更不要说其他二线人员,全厂树立起为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这里有一个小小的例子,在调试阶段的一个周末的夜里,厂领导都回了深圳,只有我这个经理级的打工者在工地宿舍里,我突然接到了在值值长的电话,说,他们值里的一个值班员家里母亲病重,可否送他到长途汽车站,允许他回家。我立即到司机班,请他们支持,他们二话没说,就出了车。为第一线运行人员服务成了全厂的共识。这一切决不会惯纵一线人员,相反,是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核电投入运行后,难免不出现事故,但是第一任法国厂长处理事故的思维也让我耳目一新。他不让在操纵员出了错误后惩罚操纵员,他说那样做的结果,会让操纵员害怕,我们就听不到实话,得不到真实情况,我们的最终判断就会不准确。操作员操作出问题,应该首先检查:是我们的操作规程写的有问题?不清楚?是我们对操作员的培训不到位?等等。总之,首先应该检查领导和管理问题,这样就不会使问题成为反复出现的系统问题。只有在某个操作员反复出现事故时,才属于个人问题,把他调离岗位。我后来听说,有一次事故停堆,是因为清洁工打扫主蒸汽管道间时,误碰了某个继电器,电站并没有惩罚清洁工,而是电站管理者做出决策,所有设备间以后均由维修队负责打扫清洁。这种从根子上找出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思维,既人性化,又真正解决问题。
 
大亚湾核电站有优异的建设质量,投产后有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加上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在十多年的运行中,数次在与法国电站的运行评比中,荣登冠首。投入的巨资也得到了回报:用售电的钱反过来以核养核,岭澳核电一期、二期相继建成,目前又在其他核电项目上投资。良好的安全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想当年,在1987年,由于反应堆底座混凝土某层没有按设计放够钢筋在香港掀起的呼叫停建的风波,曾让我们疲于应对,耐心解释,到如今核电站终于被全民所接受,甚至被定义为清洁能源(也许是对碳排量而言),我觉得,大亚湾核电站最后高质量的建成和成功的运行(其中包括各项环保指标远低于规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不再是当时的沿海需电,而是全国到处要电,没有能源无法发展生产,同时,在生产大发展的时候,又要严防污染,于是清洁能源被提到了日程,其中特别是核电。可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我愿意在此专门就核安全发表感想:核安全是核电站的灵魂。任何疏漏都会是灾难。尽管我们在这20多年里,对原来大亚湾这个原型,已经做了许多修改,形成了自己的CPR1000,我们还是要前进,建立更大规模、更先进的核电站。但是,任何前进,只能遵循IAEA给定的原则:或者通过建立原型电站的成功经验后推广,或者依据成熟的参考电站。核电建设的资金巨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仅是资金的损失,更是影响整个核电事业。美国一个三厘岛事故,在核电站设计中增加了多少安全措施,增加了后来建设者多少的投资,一个契尔诺贝利,给世界带来了多少苦难,各地一个核电站哪怕发生了一次小小的火灾或者一次废水的泄漏,也会见到媒体大书特书。无论社会如何处处讲功利,核电决不能被功利化。无论各国,各地都在讲政治,核电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被政治化。
 
这是我这个已经年迈,离开岗位已经十年的过去的核电建设者的一点肺腑之言。2010年已经来临,我送上良好的祝愿,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核电永远保持高质量,真正发挥清洁、高效发电的优势,为我国的发展服务,造福十三亿中国人民,而且使中国对世界,对我们共存的地球,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2008-8-1第一稿曾刊登在核工程设计公司的内刊上, 2009-12作了全面修改。
 
 安全是核电站的灵魂
 
任何工程建设,都必须强调安全:建设过程人员的人身安全,建设成品的质量安全。核电站建设中更是特别强调安全。因为没有安全,就会出现意外停堆事故,不仅电费赚不回来,巨大的投资形成浪费,而且,特别是,会带来危害,危及人类,危及整个核电事业的发展。为了保证最终的质量安全,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完整的QA(质保)体系,专门的、独立于工程指挥系统之外,直接受总经理部领导的质保部门定期对设计、设备制造、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各个部门进行质保检查,主要的检查是各项工作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按照各项规范,规范是否齐全等等。检查出的不符合项要求定期整改,结果向总经理汇报。在整个工程中QA起了很重要的重用,是工作有秩有序、有规有矩。在我记忆中的1#反应堆内环吊下牛腿的问题就是先由QA工作人员发现的。
 
1989年4月初, 2#反应堆牛腿在土建公司所承担的加工厂出厂前,法国电力公司在里昂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在对加工厂所有的出厂文件进行检查时,发现他们的文件中没有超声探漏的文件,再一询问,他们根本没有进行此项工作。事后了解,是工厂错误地理解了规范要求,而这个错误的理解有被某个设计院所认可,将贯穿焊变成了角焊。这件事立即按程序被迅速报告到了公司欧洲队的质保处。当时,1#机组反应堆的牛腿已经发往了工地,有20个已经点焊在了安全壳上,2#机组的牛腿又行将发货,事情紧急。中、法各方人员通过各自渠道,向深圳总部汇报,工程部长毫不耽搁地汇报给了总经理。
 
那是个周末下午,本来准备过周末的闲适心情 荡然无存。土建的中、外方工程师曾存在过侥幸的心理:也许可以通过计算证明,贯穿焊的规定也许并不必要,甚至有人说,大桥也没有要求贯穿焊,周一上午他们主持会议,安排了法国钢结构设计院开展核算。
 
周二一早就传来了总经理的指示:先不要计较费用问题,立即组织返工, 2#的在工厂抢修返工,然后空运到工地,用在1#反应堆里,1#反应堆的牛腿在现场返工,将来用在2#反应堆。接着公司又明确:工厂工人的加班抢修费用由公司支付,空运费由合同商支付。得到这个决定后,我们在欧洲工作的全体有关人员紧急召集各方人员进行布置,我们还亲临位于阿尔萨斯的加工厂实地了解赶工修改的情况。
 
事后,一位公司内主管此事的法国工程师和我聊天,谈起这件事的决策,我谈了我的感觉:“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建这个核电站,以你们的格拉芙琳核电站为参考电站,你们没有出过这个问题,凭什么我们就有这个问题,再说,底下就是反应堆,将来有损失谁说得请?”
 
在这件事上,QA检查其了它的作用。同时,参考电站成了大家工作的依准 。这件事之后,从事核电站的法国工程师们对中国的领导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崇敬:有了这样对安全重视的领导,大亚湾的顺利建成必然指日可待。
 
QA,作为一种由上而下的制度检查之外,在各个设备加工和施工安装部门都设有专门的QC(质检)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检查和监督设备的制造和施工安装过程的各个关键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他们蹲守在制造厂内或工地上,每天填写质量检查报表,上报主管领导,尽量适时予以解决。我印象中最突出的就是核岛辅助管道初期安装的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公司没有让步,最后由董事会痛下决心,改由外方公司取代原来的中方公司负责整个核岛安装,包括辅助厂方,进行全面返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了确保质量,中方安装公司当时甘当下手,通过认真学习,在后来的项目中,挑起了承包核岛建设的大梁。
 
在核电建设中安全和质量被真正放到了首位,通过质检工作发现的重大问题被及时解决。“不讲核安全就不要建核电站”昝总的这句话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为了确保安全,法国电力公司在巴黎近郊的研究所里进行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亚湾海水潮涨潮落的模拟实验,以最后确定海堤保护堆块的方案。
 
为了确保安全,广东省环保局组织了一个代表专门考察了法国环境监测的措施,也理解了法国核电站在废液排放前的特殊安排:经过处理后的废液现存放在三个大罐中,其中一个专门供国家环保局来取样认可后才准许排入排放渠,在渠中必须得到由汽轮机冷凝器排放的成几十倍流量的冷却水的稀释后才得以进入大海。
 
为了确保安全,核岛内凡是对参考电站进行了修改的项目都在合同中加以说明,之后又专门组织会议,由承包方向公司代表进行说明介绍,取得一致意见。
 
为了确保安全,由于法马通和英国通用电器公司是首次合作,负责主控制室的法国电力公司在业主的主持下朝开了多次协调会,以落实主控制室内必须的信号和仪表。
 
为了确保运行的安全,公司对核电站的运行人员的培训极为严格,他们为了取得主控制室操纵员的安全执照,在考核前有过长时间的培训,然后是在模拟机上的考核。为了保证他们每年的反复轮训,三个倒班值按五个值配备人员,另外两个值中的一个保证休假,另一个则保证轮训。此外,在运行投产前,投入了大量人力,包括经过培训的运行人员,根据工程部发布的系统手册,编写详尽的,适应各种工况的运行手册,这些手册在调试阶段予以实地验证,最后被厂长批准实施,并成为运行人员反复被培训的教材。这些手册在以后的运行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补充和修正。
 
不仅运行人员有完整的运行手册,所有在生产部工作的人员都有相应的工作规程:主管安全的工程师们有安全工作手册,检修处有大量各种工种的检修手册,管理人员(包括厂长)则必须遵守管理手册等等。这些都在正式投产前就绪。
 
为了确保第一线运行工作的正常进行,生产部的所有人员,甚至包括检修人员都必须树立为运行服务的思想,运行人员开出的检修票,检修人员绝对不得延误,更不要说其他二线人员,全厂树立起为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这里有一个小小的例子,在调试阶段的一个周末的夜里,厂领导都回了深圳,只有我这个经理级的打工者在工地宿舍里,我突然接到了在值值长的电话,说,他们值里的一个值班员家里母亲病重,可否送他到长途汽车站,允许他回家。我立即到司机班,请他们支持,他们二话没说,就出了车。为第一线运行人员服务成了全厂的共识。这一切决不会惯纵一线人员,相反,是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核电投入运行后,难免不出现事故,但是第一任法国厂长处理事故的思维也让我耳目一新。他不让在操纵员出了错误后惩罚操纵员,他说那样做的结果,会让操纵员害怕,我们就听不到实话,得不到真实情况,我们的最终判断就会不准确。操作员操作出问题,应该首先检查:是我们的操作规程写的有问题?不清楚?是我们对操作员的培训不到位?等等。总之,首先应该检查领导和管理问题,这样就不会使问题成为反复出现的系统问题。只有在某个操作员反复出现事故时,才属于个人问题,把他调离岗位。我后来听说,有一次事故停堆,是因为清洁工打扫主蒸汽管道间时,误碰了某个继电器,电站并没有惩罚清洁工,而是电站管理者做出决策,所有设备间以后均由维修队负责打扫清洁。这种从根子上找出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理念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思维,既人性化,又真正解决问题。
 
大亚湾核电站有优异的建设质量,投产后有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加上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在十多年的运行中,数次在与法国电站的运行评比中,荣登冠首。投入的巨资也得到了回报:用售电的钱反过来以核养核,岭澳核电一期、二期相继建成,目前又在其他核电项目上投资。良好的安全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想当年,在1987年,由于反应堆底座混凝土某层没有按设计放够钢筋在香港掀起的呼叫停建的风波,曾让我们疲于应对,耐心解释,到如今核电站终于被全民所接受,甚至被定义为清洁能源(也许是对碳排量而言),我觉得,大亚湾核电站最后高质量的建成和成功的运行(其中包括各项环保指标远低于规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不再是当时的沿海需电,而是全国到处要电,没有能源无法发展生产,同时,在生产大发展的时候,又要严防污染,于是清洁能源被提到了日程,其中特别是核电。可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我愿意在此专门就核安全发表感想:核安全是核电站的灵魂。任何疏漏都会是灾难。尽管我们在这20多年里,对原来大亚湾这个原型,已经做了许多修改,形成了自己的CPR1000,我们还是要前进,建立更大规模、更先进的核电站。但是,任何前进,只能遵循IAEA给定的原则:或者通过建立原型堆的成功经验后推广,或者依据成熟的参考电站。核电建设的资金巨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仅是资金的损失,更是影响整个核电事业。美国一个三厘岛事故,在核电站设计中增加了多少安全措施,增加了后来建设者多少的投资,一个契尔诺贝利,给世界带来了多少苦难,各地一个核电站哪怕发生了一次小小的火灾或者一次废水的泄漏,也会见到媒体大书特书。无论社会如何处处讲功利,核电决不能被功利化。无论各国,各地都在讲政治,核电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被政治化。
 
这是我这个已经年迈,离开岗位已经十年的过去的核电建设者的一点肺腑之言。2010年已经来临,我送上良好的祝愿,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核电永远保持高质量,真正发挥清洁、高效发电的优势,为我国的发展服务,造福十三亿中国人民,而且使中国对世界,对我们共存的地球,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2008-8-1第一稿曾刊登在核工程设计公司的内刊上, 2009-12作了全面修改。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283901.html

上一篇:“艺修69”的前前后后
下一篇: 推向市场的必须是自己的成熟的核电站

2 樊晓英 吉宗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