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我们的长寿母亲 精选

已有 7315 次阅读 2010-3-8 11:2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明, 母亲节, 百年, 勤劳坚韧

我们的长寿母亲见证百年历史
 
 
 
      在今年母亲节的前夕,我们写下这篇文章,既是庆贺母亲又一次逃过劫难,因肺炎住院10天后于3月3日平安出院,也是在她101岁生日前夕,祝愿她继续长寿。我们的母亲,已过世近30年的著名作家李健吾的遗孀,尤淑芬,一位地道的家庭妇女,活过了几乎整个20世纪,还在顽强地活着,也许这是当年20世纪30年代曾活跃于文坛的著名文人们至今还健在的遗孀中仅有的了吧?
 
      母亲,1909年,出生在美丽的江南小镇无锡,在春天复归大地的时刻。尽管她的祖父是当地的一个小财主,可是破败的清末档不住渐进的西风,她的连自己身事都不明了、大字不识一个的童养媳的母亲,虽然受到了公公的打骂,但是在16岁奉命与大自己十几岁的日本归国留学生圆房之后,却一直随夫生活,夫妻共命,特别是由于他们这个强悍的大女儿的阻止,我们的外祖父从无纳妾,也是我们这位极其善良温和的外祖母造就了一位聪慧好强,看准了不回头,意志坚决的女儿。3岁辛亥革命,10岁五四运动,社会上兴教育讲文明,妇女解放,女校兴盛,这些都对母亲的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她不但自己没有经受裹足的痛苦,自己童养媳母亲的小脚也放了足。在家里,她说一不二,在学校里成绩骄人,特别是数学和英语,在当年的北师大女附中,加上她容貌的娇美,有了校花的美誉。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经人介绍,认识了当年文才誉满清华的父亲李健吾,父亲倾倒于她的美貌和聪慧,母亲认准了父亲的才华,根本不考虑父亲的瘦弱,不在乎父亲穷困无家的孤儿身份,不惧怕她父亲不认穷女婿的威胁,两人互许,父亲从意大利给她的书信后来成书,书名为《意大利游简》。1933年底成婚,之后随我父亲经历各种顺境和逆境,把自己的一生给了这个家庭。
 
      1945年初,在上海的日本宪兵深夜到家抓捕父亲,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怀抱10个月的老四,不在乎日本司令部放狗狂吠,进去论理要人,之后又在父亲同学之间奔走,最后是同学筹钱将什么也拷问不出来的父亲赎出,被要求每周三去报到,父亲深夜秘密潜逃至郊外,母亲随后拖着四个儿女与父亲会合,一家乘小船逃往安徽屯溪,母亲一路上因为晕船,黄胆汁都吐出,却没有任何怨言。文革期间,她又受父亲牵累,作为资产阶级臭老九的臭婆娘,被迫参加劳动,不慎摔入在挖的沟内,将右大腿折断,书呆子的父亲不知所措,直到晚上,老四的丈夫偶尔到家探望才将大腿已经肿大的母亲用平板车拉去医院,将错位的大腿正位接上。之后,她拖着这条伤腿,既要照顾我们的父亲,还要照顾儿女送到家的孩子们。在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的工资被全扣。父亲从20元的生活费中取走5元在河南干校养猪,严重的高血压困扰着他。母亲用15元钱支撑着她和孙儿女的生活,却秉着她好强的性格,不向儿女诉苦和要钱。最苦的时候,她不但自己挨饿,孩子也吃不饱,互相抢吃的。1979年,结肠癌已经有所扩散,肚子疼得蹲在地上,在医院里接受了手术,在接受了两次化疗后,从医院逃跑回家,从此又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家务劳动。父亲的双腿因为颈椎病迈不开步,整个人因为肺心病气喘吁吁,瘦小的母亲要把他抱进浴缸给他洗澡。我们不记得父亲这辈子洗过什么东西,全靠母的伺候。1981年,陪他去南方看望朋友,1982年又陪他经西安到成都参加翻译理事会会议和见朋友,回家后十天父亲倒在桌旁。顽强的母亲在床上不吃不喝,躺了三天后,起身又开始为家庭忙碌,照顾着老四的女儿们,又是辅导功课,又是料理吃喝。(注:这是我们共同的决策,按照母亲的性格,让母亲有所责任,感到被需要,她才有继续活下去的力量)。80岁之后,家务减少,她每天除了到大院里与街坊一起做气功外,看书看报,一个人通过广播收听英语和俄语讲座,一直到98岁还能熟练的读出英文字词。
 
      我们五个人,穿着母亲做的鞋和衣服,吃着母亲做的饭长大,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手脚不停歇:腌菜,做菜,焖米饭、做面食(巴金等老友来访,从来都是在我家吃我妈做的饭),晚上还要烧热剩菜,第二天早上吃,纳鞋底,做针线活,织毛衣,洗衣服,收拾屋子,有时还要帮助父亲抄写稿子,孩子病了又是她照看。老大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发烧抽搐醒来时发现总是母亲坐在身边,用手指掐着自己的人中,呼唤着,也不会忘记,在接受股骨头手术后,85岁高龄的老母坐公共汽车从东城到海淀来给自己洗头,更不会忘记,良好的外语能力是母亲给打下的基础。老二也不会忘记在自己动乳腺癌手术时,母亲专程到长春去照顾她。老幺更不会忘记母亲为她的伤寒病肠穿孔后带来的一切后遗症所付出的心血。母亲为这个家,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妇女,贡献了她所能贡献的一切。作为子女,我们认为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对女儿们的影响极深,女儿们在婚后也都成为家里的好母亲。
 
      因为受过良好的文明教育,父母传授给我们的也是文明,他们从不对儿女的婚事讲就门当户对,从不干涉儿女选择的人生道路。吃过苦的父母知道不能没有钱,父亲每天两处跑着授课,晚上喝茶熬夜写稿子,母亲想方设法在家节省,但是,他们从不过分看重钱物而失去对需要帮助的朋友们的帮助,在父亲去世后,朋友们怀念他,说他有个黄金的心,这里实际上都有着母亲大义的支持。他们从不看重权位,不追求名利,父亲一辈子或被“左”视为“右”,或因“杂”(戏剧、评论、翻译、散文)而不会被友人盼来“×××热”,但是他们活得坦然,不在乎名利,绝不阿谀奉承。所有这些都刻印在了儿女们的心上。我们都知书达理,努力工作 得到的任何高级职称和荣誉称号都视为身外之物,都有极好的同事关系。不仅如此,在家里,姊妹兄弟之间什么事都好商量。父亲的书和遗物,文学馆要的由他们取走,剩下的由运城纪念馆挑选。我们之间还从不为财物红脸,相反,在父亲去世后,赶着,或轮着谁出钱或出力谁都没有二话。老二因为儿子有车也有劳动力,月月负责给母亲送米、面、油和奶,还出钱出力为母亲的厨房和厕所装修,买冰箱和热水器。老四的厨艺好,总在家里做美食,使节假日过的热热闹闹,老三是唯一的儿子,从来没有以独子自居,却主动提供劳力和钱物,老幺最辛苦,陪着母亲,所有的起居,特别是夜晚,都由她照顾。家庭的和美让母亲活着也高兴。我们也为我们家庭的状态骄傲。
 
      母亲的不受无名欺负,要求儿女顺她的意,使我们都习惯于顺着她。也因为这个个性使她始终成为这个家的中心。93岁因为股骨骨折,医院不给做手术而从此丧失行走能力,之后老年痴呆逐渐加重,常常会出现精神症状,于是,我们和她似乎换了位置,她成了我们大家照顾的孩子,但是她仍然是凝聚我们姊妹的中心。外人说我们孝顺,我们却不爱听这个词。这个词里有太多的礼教味道,父母从不讲究这个,曾留学法国的父亲曾对我们说过,他这辈子最赞赏的原则就是自由和平等。我们对父亲和母亲是一种自然的爱、怀念、心疼,连报恩这个词都用不上。我们只是衷心希望我们的母亲继续长寿,让我们继续享受天伦之乐。
 
      有妈在,这个家就在。
 
今年母亲节百年之际,因为我们母亲的一生既见证了中国妇女获取知识又勤劳坚韧的百年经历,也见证着中国的百年历史,故特书此文作为纪念。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300922.html

上一篇: 支招:让中国人紧绷的心松缓下来
下一篇: 呼吁关注精神疾病患者

37 唐久英 韩枫 王浩 樊晓英 张强 李浩然 武夷山 曹利军 王海辉 王汉森 任胜利 张星元 王青云 罗帆 罗渝然 李世晋 刘颖彪 吕喆 陈永金 魏东平 赵宇 杨芳 柳东阳 李志俊 王力 高建国 张旭 鲍海飞 左正伟 刘晓瑭 吉宗威 付洪海 侯振宇 cqq2008 kkzhang neilchau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