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介绍晏阳初,再提义务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

已有 3912 次阅读 2010-3-28 14:0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教育理念, 晏阳初, 平民教育

 介绍晏阳初,再提义务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
 
      申明:对晏阳初先生的了解,均来自人民大学邱建生先生的文章,请原谅我的引用,因为我太受感动了。我无知,刚知道我们有过这样伟大的教育家。
 
      晏阳初先生,生于1890年,今年是他逝世20周年,也是他开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工作的90周年。1918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28年6月20日,在耶鲁大学接受文学硕士学位。到1990年去世。他把整个一生都贡献给了一件事,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
 
       1918年一战期间,在法国华工营服务于华工时,开始认识中国的“苦力”,他们的身上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因受教育的缺失,力量得不到发挥。晏阳初在这些“苦力”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于1920年回国,同时立下志愿:回国后不升官不发财,只为发扬“苦力”的“力”奋斗终身,而“力”的核心是“脑”。他首先写了《平民千字课》教材,在长沙、嘉兴、烟台几个地方进行扫盲试点。1923年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即平教会)总干事,工作几十年,直到中国解放。平教会成立后,他把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926年,他以河北定县为试点,开始综合的社会改造试验,史称“定县试验”:“四大实验”,即文艺教育、生产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连锁并进,“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统筹进行。他把当时中国的问题归纳为“愚、穷、弱、私”。农村的问题是全局的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定县试验高峰期,在定县曾聚集了进500位知识分子、大学教授、校长等,晏阳初花了大量时间说服这些优等人才明白服务和自我牺牲精神。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教会撤出定县,转战湖南、四川,创建重庆乡村建设学院,直到1950年。以后在台湾,在其他第三世界,以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一直坚持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943年,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日,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评为“现代对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1945年11月,联合国文教组织在巴黎举行首次会议,晏阳初的助手瞿菊农是中国代表之一,中国的平民教育被高度评价。1985年,95岁高龄的晏阳初受人大周谷城副委员长邀请,回到阔别近35年的祖国,受到邓颖超等的接见。1989年10月25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致电晏阳初祝贺生日,贺辞中特别肯定了他一生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平民的伟大功绩。遗憾的是,在1949年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晏阳初曾被批判,他的教育理论被否定,平教会和乡村教育学院被视为反动组织被解散,乡村教育学院的院长被捕,晏阳初的爱子在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今天,这一切都已被翻了过来,2000~2001年“东方时空”电视节目中,已将晏阳初与蔡元培作为20世纪的中国教育家的代表。
 
      今天我在这里谈晏阳初的事迹,就是想再一次强调教育的根本首先是全体公民的教育,而不是首先热衷于谈大学的问题(不是不该谈)。 教育家们基本上都是国家精英,大家关注的是精英教育,似乎中国的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没有问题,职业教育没有太多人感兴趣,报名者始终不多,反而在报上大谈幼儿园的建设,这些不是不要谈,应该谈,问题是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的状况是什么,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说实在的,普通教师和学生对教改都不怎么感兴趣,校长和部分教授对去行政化忧心忡忡,家长们就想让孩子上好学校或出国,学前教育的强化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哪个城市里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山村教书?职业教育只是为了解决民工和用工问题,真的像晏阳初那样要“革心,把自私自利的烂心革去,换一个公心,有新心而后有新人,有新人而后有新社会,有新社会而后有新国家”的教育理念有几许人认可?为什么中国的封建思想残余仍然相当深?在某种程度还在加深。为什么官员不能理解公务员这个概念,还站在人民之上?周扬是为国争了光,官员应当感谢她而不是她感谢官员,为么官员连这点都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官老爷容易走上贪官的道路?都怪个人?有没有基础问题?为什么我们容易“左”,走极端,为什么----------?基础教育的功利化和正确教育理念的缺失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教改的真正议题?请大家三思!!!我已经就教改写了不少文章,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只是实在是水平太地,写不明白,这回把晏阳初先生请出来,请他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我们的时代已经不是他那个时代,但是有相同性质的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306858.html

上一篇: 呼吁关注精神疾病患者
下一篇: 医院中护工对病人的生活护理不可缺少

1 韩枫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