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坚持,挺住,我的人本身故事(连载八)

已有 4381 次阅读 2010-6-29 06:4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工作岁月, 专业不对口, 自主学习的能力

坚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连载八)
 
四十年的工作岁月
 
               对我来说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1959年10月,我正式踏进中国二机部的设计部门。二机部是个准军事的保密单位,是为了实现毛主席提出的“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有”的决心而建立的。我在被干部部的王部长询问今后的志向时,我只能回答:“你们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十分的无奈,学了五年给排水专业,却进了搞原子能的工作部门,门口由解放军把岗,我哪里懂得我可以干什么啊!他根本就没有向我介绍我们这个工作单位里有哪些部门,也根本不考虑我原来学的专业(其实单位里就有专门的给排水专业室),一位独臂的转业军人,完全的军队作风,他痛快地宣布:那就去12室!12室是核化工工艺室,那时各个大学还没有真正对口的专业,12室需要人!似乎这件事他们早就有过研究。1960年1月,在我从南口劳动回来后,先参加保密宣誓,向国旗和党旗宣誓:严守国家机密,不该问的不闻,不该说的不说--------,我还被告知,今后所干的工作,无论家人还是朋友都不得告之。然后,我就走进了室主任办公室,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室主任把我安排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专业小组的决定,被负责该小组的苏联专家所否决,说,专业不对口,她干不了这个,主任只好先让我在工艺管道设计组工作,然后再说服专家。那个时候,事关工作的一切都是苏联专家说了算。专家认为,只有学化工的才可以胜任该项工作。
 
管道组内连我一共三个人,组长徐永智,我不记得他学的专业了,另一名组员杨永良,和我学的是同一个专业,给排水工程,1958年自清华大学毕业。这时候我明白,专家不是针对我一个人,但是我极不服气,首先,核工业刚起家,国内根本没有对口专业,其次,据我了解,在我回国的时候,清华大学开始筹建放射性废水处理专业,负责筹建的正是给排水教研室。但是我刚上班,一个新人,我不好表态,再说,徐永智和杨永良是两位特别和善,有能力而不张扬的好同志,杨永良负责核化工区的工艺管道系统,我负责反应堆厂房区的工艺管道系统。对于学给排水的我来说,布置和绘制管道图(后来这项工作被并入了总图室),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每天的工作还是饱满的。
 
1960年3月,院里请了两个从苏联来的专家,要给搞核化工主工艺的工作人员开讲铀钍工艺学。金主任让我去担任翻译,没有想到,专家又是拒绝,说她不可能完成这件工作。金主任坚持,说,让她试试,不行再说。这些专家完全没有想到,我流利的俄语和从中学就具有的在讲台上不怯场的特长,再加上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让我所承担的翻译工作进行的有声有色。当专家介绍专门的化学名词和诸如重铀酸盐与硝酸的反应产生硝酸铀酰等反应的方程式时,他必然按照习惯要在黑板上书写,这时我就让听众自己看黑板上的化学式和方程式,完全不必由我用中文叙说,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听众来讲,这种做法其实更符合他们的胃口。我真觉得苏联专家似乎把中国人当成了傻子。一个月下来,专家不得不表示十分满意,还专门送了我一把计算尺,但是最主要的是,我的工作状态被传进了废水处理专家的耳里。5月,他让我到小组接受考试。
 
凡事都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早从主任转达了专家对我的不信任时起,我就开始了准备。一名共产党员,被国家送到苏联念了五年书,花了那么多钱,回来却不能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我绝不甘心。再说,所有的基础课在中学和大学都学了,大学特别给我们打下的基础就是学会了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有能力靠自学完成各种工作。我从年初开始,从图书馆中借出了:化工原理,原子能原理,辐射化学,化工机械。每天下班以后我就蜷缩在床上,抓住重点一本一本地读,譬如,化工原理,我就侧重蒸发,而放弃精馏,因为蒸发是将水净化的一种主要方法,用于分离放射性杂质。
 
在设计办公室拿到专家给的题,就是计算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值。大概这还是第一次院里这样接纳一名新手,中国同志都在为我打抱不平,几乎全组的人都挤在我的桌子周围,头挨头,伸着脖子,看着我写的每个数字,只要看我写差了一点,就都急着喊:小数点,小数点,反正专家也听不懂,那种中国人之间的同仇敌忾,真是有点要一起来对付鬼子的劲头。我圆满通过。
 
1960年6月,苏联专家撤离的消息已经传遍,8月他们全撤离了。10月份我歇完产假回来,管道组已经撤除,徐永智成了我们24人大组的组长,杨永良也成了我们同组的成员,我们组是当时二机部唯一的放射性废水处理专业设计组。1964年,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小组分成三份,在北京留了我们8个人,后来,在1965年,化工废水处理组和反应堆水处理组正式成立,曾经不被苏联专家接受的杨永良和我分别担任了这两个组的组长。
 
在我后来的工作历史中,我曾经处理过许多根本与我所学专业无关的专业工作,我深深体会到,一名工科大学毕业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只是一种入门的练习,真正学会的应该是,在遇到任何问题时,知道如何寻找资料,有能力理解新的专业知识,有能力去想办法解决各种难题。
 
我不但能够熟练地解决三效蒸发系统的传热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我还甚至主持过与我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干的电气网控楼的国际招标工作;还到处请教,向标商提供程控电话系统的我方接口资料。工作干的越多,要学的东西就越多,学得越多,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知识掌握得越多,工程的组织协调能力就越强,思考就越全面,工作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也就是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专业对口的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勇气才是第一位的。这就是大学工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339704.html

上一篇:坚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连载六)
下一篇:坚持,挺住,我的人生故事(连载九)

4 韩枫 罗帆 康勇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