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人才。人才? 精选

已有 6361 次阅读 2010-11-29 10:5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人才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朋友在半路上见到我,给了我一张他复印的半截报纸,说,老同志了,谈谈你的想法。回到家,一看是人民日报上关于呼吁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几篇文章,再一看日期,呵!是7月份的报纸,我遛了一眼。后来他又看到我,问我有什么看法,我嘿嘿一笑,那么早的文章,之后国家不是向全球招聘十个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了吗?又呼吁海归,都有行动了,还值得讨论吗?美国从建国以来就是人才汇流的地方,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多少(话又说回来,美国人本来除了原来的印第安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许多是来自德国的犹太人,还有日籍的、华籍的。人才汇集,帮助了美国的科技发展,今天中国在发展,期盼着强大的中华,当然要广开门路。要人才,所以,人才问题,毫无疑问,句号。
 
顺着需要人才这个思路,我在去深圳参观时,见到中广核各公司的人才在一茬茬有序地接班特别让我高兴,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写在我的深圳行那篇文里,不再啰嗦。只是我被告知,原来要在全球招聘,并且不拘国籍、主管核安全的集团副总经理的岗位已由原集团的最早在大亚湾核电站担任安全工程师,后任公司副经理的中国人担任。我为此还真松了一口气,要是外国人来管,能干得了吗?
 
我的一个亲戚,在德国就学工作十年有余,德国的公司派他在中国做代表,他也成了家,有了孩子,父母在国内,回国工作是个好事,没有想到他受不了中国复杂的人情关系,还是带着老婆孩子跑回了德国,也就是说,不适应。
 
昨天,有一位67岁的老清华大学毕业生,说起他的校友,也是他的老副组长,人很好,有才干,有高级职称,因为双调问题回到老家,凭资格担任了该地区质检部门的老总。一次,人家给送上来钱,老总一级给6万,其他人给2万,他生气了,说,给点烟,吃顿饭就凑合了,给钱我不能拿。他们那儿的书记说,你不拿大家都不好意思拿。他气不过,辞职不干,上面也批准了。这样的群体,人才怎么待?
 
问号:人才来了,能不能适应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给予什么条件让他们适应和发挥特长?
 
其次,读过居里夫人传记的读者们都知道,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有独立思考、独立观察的思维特点,有股子犟劲,耐得住寂寞,这才能出成就。今天,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在孩子们的脑瓜里灌输着获取高分考好学校找好工作挣大钱的功利窍门,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作文有抄范文、编瞎话的例子),父母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领导喜欢顺他心的人,同事之间是非多,摩擦多,中国的表扬奖项多而烂,社会变得十分浮躁,久而久之,哪有真在科学技术上创新(别出心裁)的人?
 
问号:中国的教育和环境怎么有利于造就人才?中国如何培养出自己的科技人才?
 
所以这篇文章,又是句号,又是问号。
 


聊聊“海龟”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388532.html

上一篇:爱运动的欧美领导人和在办公室里开会的中国领导人
下一篇:中国核电的做强方针

19 张伟 唐久英 刘洋 鲍得海 王彦辉 朱志敏 于锋 刘世民 危健 郭保华 吕喆 李学宽 高建国 虞左俊 刘庆丰 彭海杰 sunnyzhu rg9981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