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iyin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yin2009

博文

介绍一本好书:论新形势下的核电建设

已有 4639 次阅读 2011-4-30 10:5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office, style, 好书, 核电建设

 高胜玉同志曾有幸在他五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在前三十年投身在火电建设中,后二十年从事核电建设,其中前十年和外国人一起工作、学习和实践,担任大亚湾核电建设工程的工程部副部长,而在后十年承担岭澳核电的工程领导工作,特别是后五年,作为岭澳的施工经理,充分发挥了他对核电建设安全管理的理念,就他所说: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论新形势下的核电建设这本书是他工作实践的总结,是他对核电在今天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理解,是他对核电建设中安全绝不可忽视的认识和对对安全管理的重要体会。尽管这本书写于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之前,但是我收到这本书却是在事故之后,细读之后,深感对今天中国的核电建设还恰在其时,对国家今后的核电建设规划和从事核电建设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应该是案头必备之书,高胜玉冷静客观的分析和工作中应具备的态度和方法应成为核电工作人员学习和思维和行事的方式。

自从日本核事故以来,有相当一些对核电不了解的人士,其中包括相当多的科学技术人员似乎对核电持了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高胜玉同志给出令人十分可观的数据,就目前世界、其中包括中国,在不断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核电还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根据高胜玉书中给出的资料,核电和火电相比:如果我们以核电年发电量65亿kw.h做基数与火电对应的发电量65亿kW.h所需燃料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核电1kg核燃料可以抵得上火电7.3kg的煤燃料。资源消耗的差别之大至为惊人。设想,如果大亚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在运行,而全部改为燃煤火电,一年需要煤890多万吨,或者说,每天必须有10列长列火车到达大亚湾才能满足需要。其次,人类利用“煤碳”的过程,实际上是把煤从地下挖出来,通过燃烧,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到大气层。地下被掏空的越快,我们自己在大气层“扬煤”的过程也就越快。按高胜玉同志得知的资料估计,到2049年,我国人口如果达到15亿,如果希望人均1kw,起码需要15亿kW。在目前来看,核电是唯一不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绿色能源。

有些人天真地建议,用太阳能和风电来取代核电。是的,这两种能源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遗憾的是,他们设备的单机容量太小,且像水电一样,其发展受地区限制,受电力传输限制,也受气候限制。至少,目前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中国经济要发展,能源人均用量与发达国家,甚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相当差距。所以,我也曾著文,对核电不能因噎废食。高胜玉的书中在第一节用小小的篇幅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数据。

但是,在中国计划高速发展经济选择核电作为能源的同时,也就是高胜玉同志所说的新形势下,就给核电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他列举了诸如:多项目、多基地、多单位竞争、多机组连续建设等等问题,他反复强调,核电建设中的“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他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用他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譬如:质量是做出来的:特别要重视人的培养,要求经过严格培训合格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按规范程序负责任地进行工作;他介绍了他带队实践的1QA2QC的做法;他特别提出的四个凡事:要求“凡事有章可循,凡是有人负责,凡事要有记录,凡事有据可查”等等。

一本厚厚的将近150页的书,不是我这篇小小的短文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我介绍这本书,是因为他正好符合当前的需要。既不要对核电盲目否定,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核电,需要有效的绿色能源。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用核电的安全和质量为世界核电做出贡献(核电的事故往往是是世界性的灾害,是对世界核电事业的灾害,是对经济继续发展能源需求的灾害)。中国的历史有多少教训,往往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不是是“右”,而是“左”,狂热,过去的大跃进,今天各地的盲目功利:房地产问题,产拆强建等等,核电工作人员和企业不可能置身于世外桃源:设计院新手云集,能否坚持过去的各工种互提资料,各级认真审查的质保体系,而不是应付多工地急索图纸的要求;各工地施工单位能否坚持对工人的良好培训和坚持质量第一,而不是为进度让路;设备加工厂能否在多个项目催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道工序的质量监督-----

福岛事故给中国上了一次大课,不仅各个核电公司对自己管辖的核电项目进行了检查,今天国家核安全局还出动人员对一个个在运行电站进行全面核查,之后将对在建项目进行逐项检查,对于待建和新申报的都暂停审批,这确实是可喜的行动。我这里只是希望,所有的检查都能脚踏实地,都有记录,都能看到有真正的改进建议,而不是领导的过场巡视,电视露脸。我曾今代表广东核电公司接待过国际原子能协会派遣的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前的预审查(Preosart,那些专家的审查可以说是周到而细致,从生产准备中人员的培训、规程的编写到核电站消防和工厂的保安设施,无一不询问和核查。我深信长期代表国家和人民对核电项目进行核安全审评的安全局一定会尽责尽力。

为了对今后核电建设的安全更为放心,也作为对检察人员的一种多余的担心,我向所有想要了解核电建设的人员介绍高胜玉同志这本浓缩他二十年工作心血的这本书:“论新形势下的核电建设管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0104-438902.html

上一篇:战争,和平;鬼子,人民,千万不能混淆
下一篇:和肖传国先生商榷

2 张伟 刘立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