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少祥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34]檀成龙   2015-5-2 12:21
《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含量的相关研究》和《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相关研究》能够相互印证。《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含量比值的研究》和《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比值的研究》也能相互印证。欢迎理性质疑,请提宝贵意见,网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classid=168537&view=me&from=space
我的回复(2015-5-3 22:39):你的文章我大致看过。我不是很懂,但觉得你说的有理。
[33]杨学祥   2015-4-5 03:48
日本2014最热年图的来源:
图3 1880-2014年日本气象厅数据

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日本气象厅之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在这个难得有共识的世界上,也许只有这种难以做手脚的数字才会让人们暂时消停一会,想想如何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也将是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面对的棘手难题。

新华社记者26日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获悉,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比1961至1990年的平均值高出0.6摄氏度,也比历史上最暖的2005年和2010年高出约0.04摄氏度,成为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http://news.hexun.com/2015-01-27/172801310.html
我的回复(2015-4-5 07:52):谢谢您。
我关注的是:
1.关于全球平均气温,早先看到的是15度,现在称14度,在调低平均值的基础上,讲全球变暖?您见到过“权威”解释吗?
2.日本给出的全球气温数据多在平均值之下,何言变暖呢?
3.刚过去的冬季,中国算一个暖冬吗?北京的确不怎么冷。但北美应该是一个“严冬”?  很怀疑2014年为最暖一年的结论。
[32]檀成龙   2015-3-15 12:28
周老师:您好!
中国的科学家在反思“人定胜天”的同时,走到事物的另一个极端,在自然面前畏缩不前,背叛“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发展原则,这也是错误的。对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恶劣气候的“另类论点”,中国的科学家前怕狼、后怕虎,不愿涉足、不敢评论、极力回避。《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含量的相关研究》和《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相关研究》都不涉及高深理论,都不直接涉足“另类论点”、都不直接涉足大规模调水,自我感觉,这两篇论文比较成熟,也得到了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老师的好评,有空时请您审查一下。支持、质疑都欢迎。与这两篇论文有关的博客网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870075    和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872255。期待您的客观评价。
[31]杨学祥   2015-1-1 16:21
祝周老师新年快乐!
[30]檀成龙   2014-11-27 17:52
《霾的帮凶:冬半年、冬季降水日数减少致使降水驱霾能力减小》,请关注,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45780.html
[29]檀成龙   2014-10-23 10:45
预印本论文《降水量与水汽含量的拟合公式和降水效率的一般变化趋势》,张学文老师审查了多次,我修改了十几次,最后张老师认为内容基本正确,但篇幅太长。该文曾投《干旱气象》,5位外审专家中,2位专家中途退出不愿意审查,2位专家提了一些意见基本赞成发表,1位专家反对发表,争议太大提交编委会,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最后退稿。虽然该文还未发表,里面的研究结论应该问题不大。供您审查预印本论文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1e77191e0374时参考。
[28]檀成龙   2014-10-23 10:19
周教授:您好!
谢谢您23楼的回复。“干湿绝热过程是错误的”,依您的判断,是原则错误吗?它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很大吗?能不能保证它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误差在20%甚至10%以内?
我的回复(2014-10-23 10:28):这一理论观点的错误是原则性的,我有推导过程的证明。事实上,热力过程必须有特定的结构与之配合,否则是“空想”科学。

至于误差,我没有考量。由于可以用地球引力决定的沿高程的压力、比容和温度分布进行“修正”和比较,误差问题被忽略。
[27]檀成龙   2014-10-20 09:21
[1]周少祥  2014-10-19 10:14
1.大气中的水汽多了,易产生雾。(天然气、石油等燃烧产生的、冷却蒸发的、市政、农业灌溉、人民生活产生的)
2.风小了。(污染物不易扩散,原因:三北防护林建设、风电建设、沙漠绿化等。时间节点:1998年前,北京防风沙、1998年后,就开始盼着刮风,2010年是污染严重的起始点。)
3.能源使用量增大了(含秸秆燃烧)。(炭黑soot、粉尘等,易使水蒸气凝结成雾)。
4.汽车增加、天然气使用量增加等。(城市低空排放量急增,雾+颗粒物=雾霾)
如果不能削减大气中的水汽量,雾霾问题无解。
------------------------------------------------------------------------------------------------------------------------------------
周教授:您好!有关水汽与灰霾(不是雾霾)的关系,我与您的认识正好相反,请关注我的预印本论文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1e77191e0374,欢迎质疑。
我的回复(2014-10-21 20:58):另外,科学网杨学祥关于潮汐组合以及月球位置的影响分析也很有意思。
我的回复(2014-10-20 14:01):我认识一位在新疆工作几十年的退休高工,他写了一篇关于雾霾形成及其对策的文章,他认为主要是风减小了。风电、沙漠绿化、太阳能发电等的急剧增长有直接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同意他的观点。我到北京将近30年,98年前怕刮风,98年后盼刮风,80-90年代的三北防护林建设。2010年雾霾开始严重,除能源使用量急剧增大外,风电建设急剧膨胀。
我的回复(2014-10-20 13:51):檀先生:

您好!您的大作我大致浏览了一遍。可以看出,您是花了很大功夫的。

我只是作了一些议论,谈不上研究。主要列举了我对人为PM2.5的看法,自然PM2.5我更是根本没有提及。

        降水自然会减小PM2.5,但冬季降水少是自然现象,解决措施很有限。对于你所往西部调水,增加降水,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我就很反对西气东输工程,我认为将天然气发电、将电送到东部应更合理。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可能能够些许增加降水,但很微弱。
        为什么这么说呢,全球变暖讲如果气温增加多少,降水会增加多少,极端气候会增加。但是,根据从湿空气的性质看,温度高了,意味着空气携带水蒸气的能力增加了,不直接舆于降水量对应。
        另外,大气中水蒸气多了,形成雾的可能也增加了,这是必然的,成雾是降水的第一步(高空的水颗粒,被称为云)。——雾霾,首先是雾,加上颗粒物,才称为霾。

        后者可能是你我认识的根本差异所在。
[26]shenlu   2014-10-18 16:5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450-833810.html
[25]shenlu   2014-10-18 16:5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450-833810.html
hidden
[24]用户名   2014-8-23 11:23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23]檀成龙   2014-7-5 23:33
周教授:
您好!什么时候能使用理想气体方程?、什么时候不能使用理想气体方程?我对此拿不准。您对此研究得很深,我的预印本论文的第2节想请您审查一下(网址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a554767d03f2),第2节有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期待您的客观评价。檀成龙2014.7.5
我的回复(2014-7-6 12:36):檀先生:您好!

你的论文我大致看了一下,大气压及一下的空气可以视为理想气体,这没有问题。

但对于大气物理学中的“干”“湿”绝热过程,我认为是错误的,大气物理学需要重建。离开干湿绝热,该如何用方程描述大气中的水汽过程,尚无答案。
hidden
[22]用户名   2014-5-7 18:37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21]用户名   2014-5-7 18:3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20]张学文   2014-4-22 17:38
周教授好!
最近气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名预报员的科技探索-气象、水、复杂性》,(基本是我的一些博客文稿)打算给您寄一册去,算纪念。请告诉我合适的投递地址。以便付邮。
感谢多年来在博客上的热心关怀。
张学文,4.22
[19]zpsa65   2013-12-9 14:41
鄙人朱平生想将一份可能您会感到兴趣的稿件寄上并请指点(题目是“地球变暖真正原因的验证
--喷水降温节电工程”)该稿件原文在参加第二届上海市发明创新比赛时曾获得过三等奖,但在考虑实施过程中受到一些阻力,因原文较长,为此希望您能给一e-mail,以便寄上。我的e-mail: zpsa65@163.com 上海市朱平生2013/12/9
我的回复(2013-12-10 21:34):朱先生:您好!

从你拟的题目看,存很大疑问。

我的email地址:shx_zhou@sina.com
[18]trtr3939   2013-10-14 11:08
老师,我有几篇没有人敢引用的文章,烦请老师多多指导,下载见2楼——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585&pid=2325003&page=1&extra=#pid2325003
hidden
[17]用户名   2013-9-16 01:07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16]张学文   2013-6-19 11:13
教科书上的东西已经是抄来抄去的东西,没有人去怀疑。这是我国的国情。
感谢你的活动。张学文6.19
我的回复(2013-6-19 21:30):是这样的,人们常常忘了孟子的教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5]张学文   2013-6-17 22:03
周教授:最近我看到气象出版社的我们的书的存货量是0.
我理解虽然我们的书印量不大,但是在出版社已经卖完了。这也是好消息:书有一定的社会需要。
是否与出版社谈再版的事?我在考虑着。不知道你是否注意有关情况没有。
张学文,6.17.2013
我的回复(2013-6-18 17:05):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昨天参加了科学院地理所的一个学术会议,请了NIPCC的一些专家做报告。给了我五分钟的时间讲,初略讲了一下,看来反响不错。

有一个姓许的院士很不满意,认为我对大气物理学水蒸汽凝结过程不可接受,没有提出具体意见,只是武断地说以后要审查什么的。后来我不客气地与他辩论了一下,他沉默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