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鲍元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yk0104 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博文

海峡导报 让西洋乐器说中国话

已有 3001 次阅读 2013-5-26 11:49 |个人分类:华夏弦韵|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海峡, 中国话, 导报

让西洋乐器说中国话

 


【海峡导报2013年4月13日 导报记者 沈彦舒 实习生 蒋云琳 文/图 今天下午3点,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知名作曲家鲍元恺《植根民族传统跻身世界乐坛》系列讲座第三讲 《华夏弦韵——— 让西洋乐器说中国话》将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举行,同时,这场讲座也成为了台湾纪录片《台湾音画》厦大篇的拍摄现场。



 

厦大讲座将入镜《台湾音画》


   鲍元恺教授创作的交响组曲《台湾音画》以台湾本土音乐为基础,以管弦乐组曲的形式,通过声音展现了台湾美丽风光和人民生活图景。最近,台湾的制作团队循着这部音乐作品的轨迹以及乐曲中描绘的情境,拍摄影音作品《台湾音画》,用真实的画面呈现美丽的台湾。

今天,制作团队来到了厦门,准备开始厦门部分的拍摄工作。鲍元恺介绍,交响组曲《台湾音画》是被台湾乐团演奏次数最多的大陆作品,作品由台湾交响乐团团长陈澄雄指挥,在台湾各地巡回演出过。由于影片要完整地体现《台湾音画》中的民间节日、祭祀,所以要等季节、等节日,拍摄顺序也就和影片结构无关,预计耗时一年左右。

   鲍元恺告诉导报记者,纪录片制作团队此次来厦门,主要的拍摄任务是鲍元恺述说分享创作感悟以及创作之后在厦门的新阶段,于是,他正在厦大图书馆举办的系列讲座 《植根民族传统 跻身世界乐坛》便成为了今天拍摄的主题。系列讲座主要是以创作和教学两条线来给大家展现音乐背后的人文科学,本场讲座,厦大艺术学院的苏力、张乔希老师以及部分优秀学生将在现场演奏《华夏弦韵》选曲。



 

“在厦门的八年成绩斐然”


   虽然《台湾音画》并非创作于厦门,但鲍元恺却特别喜欢与台湾地缘相当近的厦门。“六部交响曲,有四部是在厦大工作期间创作的。”鲍元恺说,刚步入古稀之年的自己已经从事艺术创作50年、从教40年,自己认为,在厦门的这8年,成绩相当不错。

   除了交响乐创作,到了厦大后,鲍元恺以著作权人身份授权将 《华夏弦韵》用于该院弦乐课堂教学,并根据福建南音创作了洞箫与弦乐五重奏《梅花操》,根据他的管弦乐组曲《台湾音画》改编了一组四重奏,补充进《华夏弦韵》的演出与教学曲目,《华夏弦韵》的选曲将经由下午的这场讲座,出现在纪录片《台湾音画》中。

   在厦门成绩斐然,让鲍元恺获得了不少奖项,其中包括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杰出贡献奖”,然而鲍元恺本人却不喜欢提这些,“艺术的价值在于深入人心,在于让人产生共鸣。艺术评价的标准不是获奖,而是它的传播空间的广度和延续时间的长度”。他认为,音乐创作是一个少求获奖,多求流传的过程,他告诉导报记者,今年,他除了配合影片《台湾音画》的拍摄外,更为重要的工作是第七交响曲的创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974-693591.html

上一篇:鲍元恺题字——为唱片、书籍、节目单
下一篇:超星学术视频 鲍元恺系列讲座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