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看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wang69 西南交通大学王鹰灌水自留地,欢迎新老朋友光顾!

博文

鼓励学生国际化

已有 5878 次阅读 2011-2-12 13:14 |个人分类:留学信息|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office, 老师, 工程地质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觉得最感欣慰的是自己的某堂课或者某句话对学生人生重大决策能够有影响,所以任东亚同学的来信让我特别高兴,虽然他的出国之路有些曲折而且最终还是从中南出去的。

       虽然我一直鼓励学生有机会就争取出国留学,开拓一下学术视野,接受不同文化熏陶。但到目前为止我教过的学生出国的还寥寥无几,原因以下电邮也许能够解释。知道的是詹志峰在西班牙,杨明在美国,曹子君在香港,张乾兵在瑞士,去年有位测量的博士去美国,有位铁道的去香港,还有从英国已经回国的一位朋友的孩子,还给几个学生写过推荐信,后来成功与否也没有得到回音。以下是学生是来信。)

*********************

王老师您好:

        是任东亚,您曾经的一名学生,您是我工程地质课的老师。我是交大2003级土木19班和2007级道路与铁道工程2班的一名学生,硕士期间的导师是左德元老师。我原本计划硕士毕业后报考邱延峻老师的博士生,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转向报考了中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0099月到中南大学土建学院读博,导师是李亮教授。李老师非常支持学生读博期间出国开拓视野,在2009年到2010年两年之间,他送出5名博士生出国(3名联合培养和2名攻读博士学位),我去年申请了荷兰的代尔夫特大学(http://www.tudelft.nl/)道路与铁道工程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路面结构设计与路面结构行为理论,现已到荷兰学习4个多月。

        和张乾兵一样,也是您点起了我出国留学的念头,我研一时(2007年下半年)听了您关于土木学院公派出国留学的动员会,您当时讲述了关于公派留学的政策和出国留学的意义,您当时鼓励在场的学生都踊跃申请。由于交大出国的氛围不是很浓郁,而且当时在我心中申请出国留学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和愿望,很不幸,在听了您的动员会不久,申请出国的念头就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去年读博期间,在导师的支持下,在交大方明镜博士师兄的帮助下,重新点起申请出国的想法。

        我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王老师您的博客,一下子被您的博客所吸引,一口气读完所有的文章,尤其是你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一些心得给了我一些启发。现在养成定期到王老师博客逛一逛的习惯。

         代尔夫特大学和中国很多大学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我国每年到这里攻读博士学位和交流的学者超过100人。我到荷兰已经4个月,参加了几次聚会。很遗憾的是,就是发现交大的校友太少。我现在唯一知道的就是我所在实验室的两位交大校友,一位是李自力教授,一位是赵鑫博士研究生,他们毕业于牵引动力实验室。正如您一篇博文(洋文凭在贬值吗?)所说的“也许是中国现在经济条件好,大兴土木,土木类学生觉得出国没有必要,也许是欧美金融危机,在国外获得学位找工作非常困难,也许是我校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情本来就不高。反正现在我校的学生出国热情空前低落!”我个人认为交大学生出国热情空前低落的原因是交大出国留学的氛围太淡,很多学生认为出国留学太遥远,缺乏信心,认为很难拿到外国教授的邀请函(我硕士期间就是这种心理),很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没有付诸于行动。去年我在方师兄的鼓励下迈出申请的第一步后,给七八所大学的教授写了邮件,不久就有了收获,拿到了3个学校的邀请函。

         我认为公派留学是个很好的机会。虽然现在欧美经济不景气,尤其对欧美的土木专业来说,更不景气,典型的夕阳产业,项目少,大项目更少。通过我这几个月的感受,我认为到荷兰读博士是值得的,我感受到和国内大学完全不同的科研氛围,被欧洲人对科研严谨的态度所钦佩,他们对试验的严格和仔细,对科研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土木学院要鼓励学生申请公派留学,像我们土木03级的张乾兵,曹子君,宏义等优秀的毕业生一样,呵呵,我现在的成果没有他们几个多,他们是我的榜样,我要想他们几个学习。

      最后祝王老师您及家人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学生:任东亚

201129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176-412237.html

上一篇:何不取消科技评奖?
下一篇:房到卖时却犹豫

6 孙学军 罗广营 马磊 陈安 张乾兵 张海权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