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西北的白杨树

已有 11426 次阅读 2019-5-14 19:5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西北的白杨树

2019514日星期二

 

三天前,我乘坐高铁,不到六个小时抵达西安,回母校参加姚穆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大家研讨姚老师对我国纺织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并根据这些重要贡献的学科领域组织学术报告,分析各领域当前状态和今后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姚老师虽已是鲐背之年,但精神矍铄,在会上发言之状态好象又似当年在课堂上的挥洒自如、激情忘我。

十年前的仲春时节,我出差途中转车来到西安,参加在母校召开的国际纺织科技前沿论坛。当时姚老师发言干净利索、语速快、中气足,仍是一如既往的快节奏。当时姚老师正在牵头中国工程院关于科学技术和工程强国研究项目的纺织组项目,纺织学科的许多院士和专家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参加该项目。项目检查众多国家纺织工业和纺织科学技术发展的许多具体情况,提出初步评价纺织科技强国的指标。

mmexport1557653313109.jpg

十年前的照片(姚老师罕见的正装照片,旁边有很多师妹)

三十年前的暮春季节,我乘绿皮火车,一天一夜到达西安,到西纺参加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先到主楼报到,然后工作人员领我去主楼二楼见姚老师。记得姚老师穿的是蓝色涤卡中山装,黑色布鞋,走路快,看外表纯粹就是西北农民。当天晚上做棉花回潮率实验、第二天蒋老师复试基础知识、大约一个半月之后接到录取通知书。新学期报到之后就跟着姚老师读研究生,由此影响并决定了我几乎一辈子的工作和人生之路。

mmexport1557555385032.jpg

姚老师这次给我们讲了三条,用姚老师的口头禅就是“小的不成熟建议”,基本内容是:

1、所有工程、技术、工艺、设备、产品等等,在任何一个项目研发过程中一定要采取集体合作的方式。要照顾到前面最初的原料,也要照顾到最终产品的具体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大家要集体合作把工作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注意团结和发挥集体力量。

2、科学技术研究都要靠具体的实验结果检验,不看最后的检测结果都是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疏忽了这个唯一标准,我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失误。

3、我们大家今后还要做许许多多的工作,因为国家需要我们。要建设纺织强国,我们就要做很多很多具体的工作,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任务需要完成,要真正把研究工作做好。

姚老师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啰嗦多说几句”(又是姚老师的口头禅),希望我们所有研究工作除了要全面总结优点、效果、优越性之外,现在必须增加一部分内容,要研究项目的局限性,在什么地方不能用、需要回避。另外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到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国际上这方面工作已经给予了特别关注,现在需要实施的国际标准要明确说明技术有什么优点,能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缺点,什么人、什么地方不能用。希望大家关注这方面问题,要为祖国纺织工业和整个产业的强国化起到关键性作用。

姚老师研究领域从棉纺学、棉纺厂设计到纺织纤维、纱线、织物和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和测试技术等,是中国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之一,让人民穿着更舒服是他毕生研究的主题。一直研究纺织材料,但衣着却永远是人群中最朴素的一位。灰蓝外套、平底布鞋,是他的标配;出差在外,可以住最便宜的旅馆,从来不提要求、不讲身份、不端架子,是他的一贯风格。

怎么来评价姚老师呢?按照姚老师的朴素风格,我认为最朴素的评价可能是:好老师。姚老师倾注全部热情和心血于纺织领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姚老师最中肯的描述。姚老师为人处世的道理、严谨治学的方法、朴实无华的生活、负重奋进的坚韧等等,无不影响着周边与姚老师接触、共事过的每一个人。在姚老师指导过的每一位研究生身上,几乎都能清晰看到他的影子:朴实、谦和、严谨,有韧性、有情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按照师兄的讲法,老师的治学、生活、为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虽然有点夸张,但绝不过份。

拿什么来比喻姚老师最为恰当?西北的白杨树!借用茅盾的句子: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白杨礼赞》中说: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姚老师就是我国纺织学科的白杨树。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184-1179000.html

上一篇:实验室研究生艰难地毕业了
下一篇:实验室留学生博士毕业

22 郑永军 董侠 夏炎 赵建民 冯大诚 郑强 张叔勇 罗祥存 靳世鑫 郝兆东 王安良 韦四江 郭战胜 杨辉 黄永义 史亚鹏 吕秀齐 陈志飞 徐志刚 李剑超 杨宇晨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